北大清华牛津毕业,中国学霸在海外当外卖员,引发热议!

一位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牛津大学及南洋理工大学多重高学历的中国“超级学霸”,因博士后合同未获续约,失业后转行做外送员的故事,近日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他的名字叫丁远昭——一个曾站在中国教育金字塔顶端的名字,如今却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新加坡街头,靠送外卖维生。

在一则公开影片中,这位前博士后研究员展示了自己的多份学历证书,并真诚地向正在参加高考的中国学生们传达鼓励:“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成绩好坏并不会决定一切。未来大家的工作,其实差不了太多。把心态放平,才能走得更远。”

这番话恰逢2025年高考出分,掀起了网络一阵波澜,也激发了人们对“学历”、“职业”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深刻反思。

1985年出生的丁远昭,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于2004年以近70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后又考取北京大学攻读能源与资源工程硕士学位。之后,他远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拿下生物学博士学位,并于2018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生物多样性硕士。完成学业后,他回到新加坡,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名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涉及生态与环境科学。

按常理推测,这样一位拥有国际顶级学府背景的人才,应该前程似锦。但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一记耳光。2024年3月,他的博士后合约到期未获续签。尽管他持续投递简历,希望留在学术或科研领域,但多数回应石沉大海。在长时间求职无果后,他最终选择了一条“看似低起点”的路——送外卖。

影片中,丁远昭坦言自己每天工作11至12小时,风雨无阻,每日平均收入约为新币50至100元(折合人民币约270至550元),而周日因订单量大,最多可收入新币254元(约合人民币1300元)。虽然辛苦,但他认为这份工作“可以服务社会、养活自己、付出汗水也能获得回报”,并不比其他职业低人一等。

不少网友因此深感震撼——“读到博士,最后却做外送员?”,也有人反问“那我们普通人还有什么机会?”但也有许多声音为他点赞,称他“有勇气直面现实”,“没有眼高手低”,并称“这是有尊严地活着”。

丁远昭的经历,引发了公众对“高学历就业难”的又一轮集体思考。在当下这个“卷到极致”的时代,即使是顶级名校背景,也不再是职场通行证。尤其在新加坡等高竞争国家,博士后职位通常为短期合同制,并不等于教职或长久编制。人才流动性大、岗位有限,使得像丁远昭这样背景优秀的人,也可能在一个合约终止后陷入“漂泊”。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丁远昭并未在社交平台上展现任何“落魄”情绪,相反,他乐观、豁达,积极分享生活与经验。他对高考生说:“成绩不好不必悲观,考得好也不代表未来工作一定体面。社会不会只靠一纸学历来判断你。脚踏实地比什么都重要。”

您是否赞同他的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