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等多国航司联合发布新规!华人回国尤其注意

你知道吗?一个小小的充电宝,如今可能成为你飞行旅程的“拦路虎”。

近期,全球航空安全形势因充电宝事故频发而全面升级:

中国民航局紧急出台新规,澳洲、韩国、新加坡等多国航司今年亦同步收紧管控,一场针对充电宝的 “全球安检风暴” 正在上演……

如果你近期有回国计划,这篇文章将帮你避开所有 “雷区”!

01

中国新规:不合格充电宝一律禁止

近日,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

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也许有人会问:3C标识究竟是什么?为何它如此重要?

3C认证,即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是中国为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国家安全及环境,依法实施的一项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正规上市的充电宝必须取得 3C 强制认证。这就好比给充电宝颁发了一张 “安全通行证”,只有拥有它,才意味着该充电宝在电芯质量、电路保护、过热控制等方面达到了基本的安全标准。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辨别 3C 标识的真伪,这里有几个小窍门:

从3C认证标志的正面对光观察它,标志为白色底板,黑色图案。

用目光对准标志画面观察,透过3C认证标志菱形看,标志画面有深远的立体感觉,有真实感。如果没有立体效果,那么可以判断是仿冒的标识。

除了 3C 标识,充电宝登机还需符合严格的容量规定。

根据《关于民航旅客携带 “充电宝” 乘机规定的公告》:

充电宝只能在手提行李中携带或随身携带,严禁在托运行李中携带。

充电宝额定能量不超过 100Wh,无需航空公司批准;额定能量超过 100Wh 但不超过 160Wh,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方可携带,但每名旅客不得携带超过两个充电宝。

严禁携带额定能量超过 160Wh 的充电宝,严禁携带未标明额定能量同时也未能通过标注的其他参数计算得出额定能量的充电宝。

需要注意的是,不得在飞行过程中使用充电宝给电子设备充电。对于有启动开关的充电宝,在飞行过程中应始终关闭充电宝。

也许有人就问了,一个小小的充电宝至于如此严格吗?那是你不知道充电宝一旦起火究竟有多可怕!

此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做了一场关于充电宝起火的实验。

充电宝起火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锂电池发生热失控等问题。“常见的充电宝起火原因是内部线路故障导致短路,从而引发火灾。”消防员表示。

实验中,消防员用工具将一个充电宝的正负极短接,模拟短路情况。约15秒后,充电宝开始大量冒烟,温度迅速飙升至400℃以上。

“如果周围有纸张、衣物等可燃物,就可能引发火灾。”消防员强调。

需要提醒的是,短路情况下,充电宝会持续升温,常见的灭火器没有太大效果,无法使充电宝降温,容易造成复燃。因此,充电宝起火的最佳灭火方式还是用水。

所以,为了大家的安全起见,选购充电宝时应认准3C标识,登机时携带的充电宝,也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02

航空事故频发:多国航司联合行动

事实上,中国颁布这一新规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源于今年以来全球非为内多起因充电宝引发的航空安全事故。

今年年初,韩国釜山航空一架载有176人的飞机,在起飞后突发活在,整架飞机最终报废。经初步调查,极有可能是放置于头顶行李架中的充电宝引发了燃烧。这起严重事故给全球航空业敲响了警钟。

无独有偶,4月9日,在美国,一架美国航空公司的航班从印第安纳波利斯飞往洛杉矶途中,一个充电宝在头顶行李舱内起火,幸好机组人员反应迅速,及时控制住了火势。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随后证实,该口袋大小的充电器就是火源,并且在截至 4 月 30 日的这一年里,美国飞机上已发生 19 起类似涉及锂电池的事件。

除此以外,一架飞往欧洲的航班在飞行途中,因乘客充电宝起火,机舱内出现明火。飞机紧急迫降在最近机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全球多国航司纷纷采取行动,联合发布新规。

澳大利亚的民航安全管理部门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航空安全问题。在此次充电宝安全危机中,澳航(Qantas)更新了相关规定,强调禁止将含有不可拆卸锂电池的设备或充电宝进行托运,必须随身携带。

同时,对充电宝的瓦时(Wh)额定值也有所限制:

通常情况下,容量不超过 100Wh 的充电宝可直接携带,无需额外批准;

容量在 100Wh 至 160Wh 之间的充电宝,需要提前获得航空公司的批准;

而超过 160Wh 的充电宝则严禁携带。

此外,澳航还建议乘客在飞行过程中不要使用充电宝,并且要对充电宝的电极进行妥善保护,防止短路。

维珍澳大利亚航空(Virgin Australia)也与澳航采取了类似的规定,禁止充电宝托运,只允许随身携带,且要求充电宝必须需装在原始包装、小袋子或密封袋中携带,或者将外露的电极用胶带粘住,以防止设备短路。

在亚洲,多家航空公司也纷纷出台严格措施。

中国台湾的长荣航空、中华航空自 2025 年 3 月 1 日起,禁止旅客在机上使用充电宝,并建议使用机上配备的电源插座。

韩国釜山航空 Air Busan则禁止将充电宝放置于行李舱,需随身携带,并禁止机上充电,同时限制携带电池电量。

欧美地区的航空公司同样不甘落后。

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自 3 月 1 日起将充电宝禁入托运行李,违者面临高额罚款。

欧洲航空安全局规定,充电宝必须只能放在随身携带的行李中,且在飞机上也严禁充电。

英国航空监管机构也要求所有含锂电池的设备都应放在随身携带的手提行李里。

此外,中东地区像卡塔尔航空、阿联酋航空等国际知名航空公司也同步执行了严格限制充电宝航空携带和使用的新规。

03

新规之下:华人旅客尤需谨慎

对于经常出行的华人旅客来说,这些新规无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回国途中,更要提前检查自己携带的充电宝是否符合要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容易不符合规定的充电宝主要有以下几类:

从海外购入却没有 3C 标志的品牌充电宝;

网络平台上热销但无任何认证的 “超大容量”“快充神器”;

外观奇特、功能复合,如兼具手电、充电宝、收音机等多种功能的产品;

打着 “海外代工” 旗号,实则无厂牌、无标识、无包装说明的 “三无产品”。

为了避免在机场安检时遭遇不必要的麻烦,出行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充电宝。

首先,查看充电宝外壳或说明书上是否印有 “3C 认证标志”;

其次,确认是否标明了生产厂商、产品型号、额定容量、电压等基本信息;

最后,检查充电宝是否具备电量显示功能,或带有开关按钮,以便安检人员进行检测。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试图将充电宝放在托运行李中蒙混过关。

锂电池类产品托运是绝对禁止的,一旦被发现,轻则充电宝被退运,重则可能面临罚款等处罚,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行程,导致错过航班、行程延误等严重后果。

总之,航空安全无小事,一个小小的充电宝,在万米高空之上,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灾难。

如今,中、澳等多国航司联合发布的新规已经生效,这是对每一位旅客生命安全的负责。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务必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仔细检查携带的充电宝,让每一次飞行都能平安抵达目的地。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牢记新规,安全出行,避免让一个小小的充电宝毁了整趟美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