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5岁女孩军训离世,妈妈崩溃说出一个细节

这几天各学校陆续开学了,孩子们出事儿的新闻也多了起来。

前几天,上海一高中组织学生在东方绿舟景区军训期间,一名15岁女学生去世。

女孩的妈妈说,孩子今年高一,成绩好性格也好,考入的高中是当地的名校。

而且这孩子还热爱运动,以前参加过校篮球队,爱打羽毛球,身体素质很好,平日里体育都是满分。

孩子出事那天是8月14号,上海当天最高气温超过了35°。

女孩上午正常军训,午饭后参加合唱排练,之后路上突然蹲下,周围同学发现异常,老师抱着她往医务室跑。

送医务室后,孩子出现呼之不应,二便失禁的情况,学校拨打了120,但孩子还是离开了。

其实这几年,每年都有好几起孩子体测猝死、军训中暑离世的新闻。

去年8月25号,山东菏泽也有个16岁女孩小杨因为军训中暑离世。那天是她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天,参与军训的第二天。

这孩子第一天军训结束,爸爸曾到学校看过她。

当时孩子就跟爸爸说“天气太热,身体不舒服,想回家”。

孩子爸爸看到女儿情绪低落,也不忍心,所以就去跟班主任请假,想带她回家,可是班主任没有准假。

第二天军训的时候,温度达到了36度。

这么热的天,别说是在外面站几个小时军姿、正步走齐步走,就是出去买瓶水,也得热出一身汗吧?

学校里好多孩子都出现了不舒服的症状,有个孩子军训时候头晕、站不稳、难受,向教官打报告后,教官只让原地蹲下休息。

学生们说如果晕倒,“班主任会找两个学生把他抬到阴凉处喝水、休息,然后扇风”,还有孩子因为晕倒,被救护车拉走。

小杨出事儿的时候,正是大中午。

根据目击的同学回忆说刚吃完饭,看到一个女生走路摇摇晃晃,直接倒在学校小卖部门口的草地上。

之后昏迷的小杨被送到医院,在她的病危通知书上,医生诊断为热射病。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极严重的中暑类型,通常由处于高温环境或进行剧烈运动而导致机体体温调节失衡。

这种病,有很高的致死率,特别凶险。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在报道中提到2023年军训开营仪式上,这个学校的校长说了这么一段话:

“学校安排军训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激发和彰显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以昂扬的斗志和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投入紧张而又充实的中职生活。”

军训到底有没有必要,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咱们不多做讨论。

但我特别想给所有的父母们提个醒儿,咱们从小被教育轻伤不下火线、不舒服也要咬牙坚持,可是千万别再这样跟孩子们说了。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是,无论什么时候,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

该放弃要放弃,必要的时候,该撂挑子,也可以撂挑子。

不舒服了一定要说出来

不合理要求一定要拒绝

咱们中国孩子普遍的特点,就是比较乖,有些低年级的孩子,甚至连想上厕所都不敢跟老师说。

还有些孩子,是不愿意麻烦别人,也比较胆小。哪怕鼓起勇气说了自己不舒服,一旦被老师或者教官拒绝,就不敢再坚持。

我看过一位医生发帖,她说有个病人是十来岁的小女孩。

孩子得了甲亢,刚刚开始治疗,心率110次每分钟。

得了甲亢的孩子不能剧烈运动,所以她就给女孩写了诊断书证明病情,说禁止剧烈运动,需要充分休息,情绪稳定。

结果学校说必须参加军训,不然毕业就……一番软硬兼施的“反正你们懂”流程下来,小女孩没办法就参加了。

一周不到,胸痛,呼吸困难,全身大汗,120送到医院住院。

这位医生被紧急叫过去会诊,一看孩子差一点就甲亢危相了。

孩子班主任还意识不到严重性,只说是太阳底下站军姿半个小时,就倒了。

她气得把送女孩来医院的班主任、年级主任痛骂了一顿,因为这种情况随时会要了小女孩的命!

你要说老师和校长有意加害孩子,那倒也不是。

那为啥明知道孩子不舒服,还非逼着她参加军训呢?

可能是对后果没有认知、可能是真想锻炼一下孩子的意志品质、也可能是觉得军训强度不大,没必要给个别孩子搞特殊化。

图源:《春风十里不如你》

不管是哪一条,孩子要是真出了点什么事儿,后果还是孩子和父母承担。

虽然咱们普通孩子不至于有这么大的危险系数,但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不舒服,也千万不要掉以轻心,那很可能就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就像咱们前面提到的16岁女孩,如果她在军训第一天感觉到不舒服,爸爸去跟班主任请假时能得到批准,结局就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

余华在《活着》里也有这样一句话: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赞美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当孩子不舒服了,最该想的不是别人都行,怎么就你不行。别人都没事儿,怎么就你有事儿,而是我自己的身体我应该好好照顾。

而且说句过来人家长的大实话,一个孩子的意志品质,一定是在生活的点滴中不断积累形成的。

少踢十几天的正步、少上一两天的课程,绝对不会动摇根本。

短期的训练也许能看到一个更自理的孩子,但关键还看长远的坚持。

至于长远的结果怎么样,可以看看自己身边的大学生,就我身边的样本量来说,绝大多数都是平时啥样还啥样。

生病了一定不要上体育课

该休息就要让孩子休息

比起咱们小时候,这几年还有个特别大的变化,就是经历了3年特殊时期的洗礼,孩子们的免疫力受冲击挺大的。

我记得这几年秋冬,北京这边就像一个病毒窝一样,流感、新冠、诺如病毒、腺病毒等等秋冬各种流行病的大杂烩了。

网上还有个特别扎心的调侃:“最近的北京家长,对孩子的预期已经从‘有个高中上’调整为‘不发烧就行’了”。

当时全国其他地方也都是生病的孩子扎堆,一群孩子一边打吊针一边写作业的图,就是那阵子传出来的。

也是因为感冒发烧太频繁了,不少家庭怕耽误孩子功课,会让孩子带病坚持上学。

这里面隐患其实挺大的,尤其是带病坚持上体育课,非常容易出事儿。

去年3月份,南通10岁女孩轩轩(化名)就在体育课跑步不久后,却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呼吸困难,还晕倒在地。

学校将她送往医院,最终确诊急性重症心肌炎。

她的病情非常凶险,用上了呼吸机,住了很久的儿童重症监护室,很久才抢救过来。

医生就提醒家长,一定要重视暴发性心肌炎,这种病的发病,往往跟感冒、流感、新冠等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它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通常发病后24小时内会恶化,等于走了一趟鬼门关。

除了暴发性的心肌炎,还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凶险程度可能没有这么强,早期可能是疲乏无力、心悸头晕,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可能引起心衰、休克,甚至猝死,而40%~80%的病毒性心肌炎都是由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只是发烧头疼之类的感冒症状,上体育课跑跑步,说不定还能增强体质,所以会觉得感冒不舒服就请假,是有点儿小题大做。

但是孩子的免疫功能本身就不完善,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入侵,很多呼吸道病毒会侵入血液,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

图源:《小夫妻》

如果这个时候再剧烈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孩子可能就会出现胸闷、心悸、胸痛等等问题,加重心脏病变。

而且运动后的疲劳,会使免疫力进一步下降,运动也会消耗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物质,不仅影响孩子疾病痊愈,还可能加重心肌炎症反应,甚至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这几年,青少年运动猝死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很多都是这种情况,多参加体育运动肯定是好的,但是也得分时候哈。

孩子有很长很长的人生,真不差感冒发烧这几天的运动量。

还是那句话,功夫在平时。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更不能拿身体健康去冒险。

平时运动也得适度,一般来说3-6岁的孩子,每天根据体质和实际情况,运动2-3个小时,比较合适。

6岁以上的青少年儿童,官方比较建议的是每天1个小时以上的有强度的体能活动。

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未必每天都能有足够的时间运动。

咱们就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吧,总之大原则是不过量、不过度。希望孩子们都能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远离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