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1479家,奈雪终成第二个瑞幸

奶茶行业一片狂欢的时候,奈雪的茶却迎来了亏损危机。

01.奈雪业绩下滑

近日,奈雪的茶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上半年奈雪的茶营收为21.78亿元,同比下降14.4%;经调整后净亏损1.18亿元。

图片说明:奈雪门店

注意,2024年上半年奈雪的茶亏损额是4.38亿元,今年上半年1.18亿元的亏损属于同比减少了。

这不是奈雪第一次亏损,自2018年以来,奈雪累计亏损已经达到了13.4亿元,是整个行业亏损最多的。

奶茶行业欣欣向荣的时候,奈雪为何掉队了呢?

奈雪在财报中将亏损的原因归咎到公司策略转变上,上半年奈雪奈雪关闭了直营门店132家、关闭加盟门店28家。

明面上,是因为奈雪对门店进行优化,收缩战线;但实际上,老关认为奈雪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有问题,只不过吃到了资本市场的红利,才将泡沫吹到如此规模,业绩下滑也早在行业预料之中。

还记得奈雪是怎样起家的吗?

2012年,彭心放弃香港年薪40万的上市公司品牌经理职位,回到深圳意图在餐饮行业创业。她的创业梦想是打造一个茶饮+烘焙+社交的品牌,就像星巴克一样,供白领们社交谈生意。

2013年,彭心在寻找投资人过程中认识了商界精英赵林。赵林虽不看好这个项目,却被彭心创业的信念打动了。“想做好店,只有一个办法,做我女朋友”。二人火速恋爱并闪婚,成为了创业搭档。

2014年,二人开始不断试做新奶茶产品,并设计门店布局、搭建供应链。2015年,奈雪的茶在深圳开了第一家店,采用的是奶茶+软欧包的轻食轻饮模式。

图片说明:奈雪产品

由于门店装修别具一格、产品独特,奈雪迅速获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营收迅速增长。第一家店成功后,奈雪连续开启了5轮融资,每轮融资规模都达到了上亿元。有了钱,奈雪便在全国迅速扩张门店。

2021年,奈雪在港股上市,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上市前夕估值近20亿美元。上市后股价暴涨,从创始人到一众投资机构全都赚得盆满钵满,二人也成为了创业夫妇的典范。

这条创业之路实在是过于顺利,顺利到所有人都忘了,赵林本身就不看好这个项目,即使他在创业过程中竭尽全力,让项目达到今日之规模,也无法掩盖奈雪的瑕疵。

什么瑕疵呢?那就是最核心的奶茶+软欧包。

奈雪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直营门店每笔订单平均销售价为销售价为25.7元,远超同行水平。注意,2021年的招股书显示奈雪订单均价超过40元,25.7元已经是降价后的均价了!

图片说明:奈雪招股书订单均价

站在消费者角度来看的话,这就是妥妥的捆绑销售。喝奶茶就喝奶茶,为什么还要加个软欧包?钟爱西式面包的人终究是少数,更何况奈雪起家的地点是广东深圳,广东人看到25元的奶茶+面包,有可能第一句想到“当我水鱼”。

诚然,彭心的初衷是像星巴克一样招待白领,工薪阶层不在她的客户范畴内。可是,2021年奈雪上市前夕就已经拥有2800家门店,要多少白领才能填满奈雪的门店?更何况还有星巴克这一强大的竞争对手在。

果不其然,2021年财报奈雪就净亏损1.45亿元;2022年亏损扩大至4.61亿元;2023年扭亏为盈2090万元;2024年亏损再度扩大至9.19亿元。

从新式茶饮第一股,到茶饮亏损第一股,只花了三年时间。奈雪的门店数量,也从2800家一路缩减至1321家,共减少了1479家。

02.奈雪的真相

如果奈雪最核心的商业模式就有问题,那它为何能做到如此规模呢?

老关认为,将奈雪与同期的茶饮品牌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它就像是瑞幸的翻版,幸运地搭到了时代的顺风车。

2010-2019年,是我国茶饮行业飞速发展的十年,奶茶行业成为当时投资的风口,无数资本大量涌入这一赛道。蜜雪、喜茶等一众品牌,都是在此期间飞速成长起来的。

不过,这也导致互联网行业的套路成功在茶饮行业复刻。

什么套路呢?那就是著名的:讲好故事、拉到投资、扩张规模、火速上市、圈钱跑路。

最典型的瑞幸咖啡,从创办到上市仅仅花了18个月,创下了国内最快IPO纪录。这18个月内,瑞幸从零开始,拉

到了5.5亿美元投资,开了2370家直营店,上市后市值最高达到了120亿美元。

图片说明:瑞幸门店数量变化

直到2020年浑水机构调研后发布报告,才将瑞幸22亿元财务造假揭开。此时,瑞幸已经成功“坑杀”了众多美国金融机构。

奈雪与当初的瑞幸几乎如出一辙。从创办第一家店、再到五次融资、门店扩张至2800家,然后递交招股书在港股上市。只不过,奈雪没有在美股上市,缺乏做空机构监督,有充足的时间润色财报、套现股份。

奈雪上市后,财报都是小心翼翼地亏损,2023年还成功“扭亏为盈”,直到最后巨额亏损,投资者才反应过来被做局了。

如今,奈雪的股价仅为1.28港元,总市值21.82亿港元。

图片说明:奈雪股价和总市值

对比一下,蜜雪冰城最新股价已经飙升到406.8港元,总市值1544亿港元,市值是奈雪的70倍以上!

沪上阿姨的最新股价为122.2港元,总市值128.6亿港元;古茗总市值为500.8亿港元;茶百道总市值为128.6亿港元;霸王茶姬在美股的总市值为31.5亿美元(约合200亿港元),均远高于奈雪。

还没上市的喜茶,市场份额在业内数一数二,如果上市的话市值有望直逼蜜雪冰城。显然,这些奶茶品牌中只有奈雪是最弱的,奈雪只是上市时间早、宣传能力强,真实竞争力远不如其他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奈雪的茶在门店装修的名字是“奈雪の茶”,特地用了日本字。搁2015年也许会觉得很时尚,但现在就是给自己拉仇恨。

图片说明:奈雪的店名

还有轻食轻饮的小资风,行业繁荣期可以锦上添花,行业下行期却只能成为边角料,消费者只会在意核心的产品竞争优势。

如今泡沫破裂了,奈雪自然要回到该有的位置上。

不过,就算这是一场收割韭菜的骗局,创始人及投资机构早已赚足离场、粉饰太平了,只留下一个烂摊子。

03.存量时代奈雪机会渺茫

诚然,瑞幸暴雷经历过资产重组后,依然可以占据行业头部位置。可是,奈雪不是瑞幸,它没有瑞幸的底子和运气。

华安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从2020年到2023年,新茶饮品牌10元以下消费占比从7%上升至30%,20元以上消费占比则从33%下降至4%。

奈雪刚好处于20元以上区间,是萎缩最严重的赛道。市场都没了,品牌如何挣扎还有意义吗?

今年上半年,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打起了价格战,百亿补贴砸下去,茶饮行业成为主战场。7.9元的咖啡、4元一杯的奶茶,最低甚至出现过补贴后1.6元一杯以及免费奶茶。

为了与这些品牌精准,奈雪已经推出大量10-20元区间的产品,最低甚至有9元产品。

图片说明:奈雪20元以内产品

可是,奈雪无论怎样降价不可能将套餐价格降到蜜雪冰城同级。一旦降到蜜雪的价格水平,业内只会认为奈雪破罐子破摔,离退市不远了。

所以,老关认为奈雪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精准把握在的客户群体,稳定销量、缩减成本、减少门店数量,3%的市场也是市场,足够养活一个中小品牌的奈雪。

同时,奈雪要回归到行业的本质上来。曾经彭心为了研发新品,做出消费者喜欢的奶茶,一天就喝掉了40杯奶茶。

只是,奈雪看到茅台咖啡爆火后,痴迷起了联名。和众多品牌联名推出新品,投入上亿元广告费用宣传,消费者却并不愿买单。在一次次联名中,奈雪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竞争力。

奈雪既然定位高端奶茶市场,就必须在业内创造性地做出真正高端的奶茶推向市场,才能重新赢回消费者的心。

这场奶茶行业大战,终究是给奈雪留了一席之地,就看奈雪能不能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