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辞退百人的背后,是一场对人品底线的筛选

这几天,字节跳动发布的一则处罚通报,受到了整个职场圈的关注。

今年第二季度,有100多名员工因为触犯红线被辞退。

其中有18人涉刑事犯罪、恶意损害公司利益等严重情节,8人已移交司法机关。

这些员工犯的事花样百出。

有栽在接私活上的,不少外部咨询公司会以一定报酬,找资深员工做行业访谈、专家调研。

这在公司是被明令禁止的,毕竟明眼人都知道,表面是访谈,实际想套公司保密信息。

还有污蔑诋毁的,一位离职员工用匿名方式或冒用其他员工身份,捏造在职员工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攻击公司招聘标准等不实信息。

尽管已离职,他仍被实名通报,同步到行业联盟。

更奇葩的是还有使劲薅公司福利的,有个实习生一天能打13份员工餐。吃的还不够,茶水间的零食他直接搬空了,行政部门的杯子、勺子、纸巾,也整盒整盒往家带。

或是大德有亏,或是小节有损,这些人最后都用自己的前途买单。

不用为他们觉得可惜。

正如一句话所说的: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人品决定一切的时代。

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能力是一条线,人品也是一条线。

对于人品底线的筛选,是这个社会另外一套隐蔽的筛选机制。

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这是一个可以重复博弈的牌桌。

能力差点没关系,好歹可以一直在牌桌上。

但是如果你出了老千被发现了,那不好意思,没人允许你再上牌桌。

换而言之,人品是一个人参与重复博弈的入场券,也是在一个圈子里长期营业的许可证。

这几年,我身边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一些事。

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实习生,在转正评审时被一票否决。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实习生几次虚报打车费合计 500多元,被财务发现了。

因为她欺骗公司,说要回学校改论文,实际上偷偷玩耍去了。

辞退她时,她眼睛通红地反复辩解:“这点钱对公司不算什么,这点事又不是什么大事。”

我跟她说,学校里作弊了、抄袭了,会给你机会,但职场从来没有小错误的概念,错就是错了。

除这件事之外,还有一个同事让我印象深刻。

虽然拿着高薪,却在各个平台谩骂公司,言语之恶毒不堪入目。

他还喜欢无中生有,造谣中伤同事,喜欢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排挤同事。

让他卷铺盖走人时,他声泪俱下地道歉。

可惜,他对公司、同事的伤害与恶意,不是一句“对不起”可以消解的。

我一直觉得,职场可以有灰度,但不能没有底线;可以有竞争,但不能没有操守。

职场是残酷的,但得在一定规则内玩游戏。

人一旦放纵自己去踩红线,就离下桌不远了。

有人曾问刘强东: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是人品非常差,你会重用吗?

刘强东表示不会。

他说,这样的人就是“铁锈”,他们努力,口才好,也有能力,但有一天他对公司进行破坏的时候,铁锈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宁愿职位空着,宁愿这一块不做,也不让铁锈在这里。

不少人陷入这样的误区:只要能力强,其他都是细枝末节。

实际上,能力不高可以理解,人品不好无法将就。

一次故意的隐瞒,一次恶意的诋毁,一次自以为聪明的越界,都会让自己失去博弈的入场券。

因为,这是整个社会千年来经济活动产生的共识:

能力差,可以学,可以进步。

人品差,不是一时可以改过来的,只能抱歉地把你淘汰。

02

无论什么公司,都讲究风险管控。

什么叫风险管控?

管理者要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一个人品有问题的人,就是一种风险。

你能力高,可以带来价值,但你做人不行,又可能带来巨大的隐患。

那么公司只能采取一种措施:风险回避。

在一场求职节目里,来了一位来自山区的求职者。

虽然没有漂亮的履历,但是他的能力十分出众。

大学四年,他为了赚取学费,兼职帮学校代招新生。

一年一万的费用,全部通过招生减免,累计完成了45人的业绩。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他会被聘用的时候,一位评委老板问道:“你把这么多亲戚朋友介绍到这个学校,那这个学校的学历证书是教育部认可的吗?”

只见他沉默良久才道:“现在是不认可的。”

原来,这所学校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就连食堂、图书馆、操场等必备设施都没有。

而且学校连续两年被市教委曝光,出现在违规招生的名单上。

但他明知这一切,却还是为凑齐自己的学费,将同乡孩子拉入这所三无学校。

最后,另一位老板对他评价道:想要在社会上行走,先做人,再做事。你做事很精明,做人很失败。

这些老板们会想:连亲戚都可以坑一把,那老板、同事呢?

录取一个人品有问题的人,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李开复会说:一个人的人品如果有了问题,这个人就不值得一个公司去考虑雇用他。

最近几年,很多人在聊“第一性原理”。

拥有一份事业的第一性原理,在于你的能力;这份事业可以长青的第一性原理,在于你的人品。

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品德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但能力永远无法填补品德的缺陷。

没有人品做地基,事业迟早会有坍塌的一天。

有时候,真正的职场竞争力,不是会钻多少空子,而是能守住多少底线。

03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赵越分享过这样一件事。

他在国内十几所高校都教过EMBA,先后接触过1000多位企业家。

这些人中,有人特别聪明,有人特别善良,还有人特别精明。

若干年后,他发现那些精明的企业家要么破产了,要么坐牢了。

真正走得长远的,都是那些敦厚、善良的企业家。

失去财富的人陷入困境,失去人品的人陷入绝境。

世间有因果,人品好的人,往往不会输。

最近股市大热,所以我看了一些关于段永平的书籍,发现段永平是一个很本分的人。

当初,他为了给步步高造势,力邀国际巨星施瓦辛格代言广告。

但当时的舆情环境,人们认为黄金时段的广告,不应该是外国人。

这就苦了步步高,他们当时和施瓦辛格签了两年的代言合同,现在只用了2个月,损失非常大。

步步高团队迫不得已跟施瓦辛格团队协商,希望能免掉第二年的代言费。

施瓦辛格方面先是不愿意,后来经过谈判,答应免除35%。

这本也算是一个较好的结局了。

可段永平思虑许久,认为错在己方,不在他方,最终决定按全款打过去。

段永平一直持有这样的价值观:不对的事情坚决不做,不该赚的钱坚决不赚。

这样的价值观,反而让他赚到了更多钱。

后来段永平另起炉灶时,原来的高管、供应商、经销商纷纷上门寻求加入,因为众人都认可段永平的人品,觉得和他合作,肯定不会吃亏。

人品,本质上是一种选择。

选择在无人监督时依然恪守原则,选择在利益诱惑前依然保持清醒,选择在可能吃亏时依然坚持做正确的事。

职场、生意场再勾心斗角,我们都必须有做人之道,因为这也是生存之道。

有一家公司,在面试环节出过一道考题:“工作过的企业中,你掌握了哪些对我公司有用的秘密?”

大多数面试者都填满了答案,只有少数人交了白卷。

但最后,面试官却刷掉了所有在这道题上填写了答案的应聘者。

他们认为,在职场没有人品的人,就应该一票否决。

所有职场故事都会回归同一个主题:能力让你被录用,品德让你被留下。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们最终都会明白,人品才是最高的学历,最好的名片,最硬的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