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未来十几年,澳洲人都没好日子过!


根据澳洲知名经济学家Chris Richardson的新预测:

澳洲民众的生活水平要想恢复到疫情期间的高点,恐怕要等到2037年。

这一判断也凸显出一个老问题:

澳洲的生产力增长长期疲软,已对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掣肘。

澳洲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曾一度让人看到些许希望:

过去一年中,澳洲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4%,是三年半以来最强劲的生活水平提升表现。

这波反弹可谓是来之不易。

前两年,澳洲家庭可支配收入经历了大幅缩水,是发达国家中跌幅最深的国家之一。

疫情期间的临时财政刺激退出后,高通胀、利率飙升和“税阶爬升”三重打击,使得澳洲家庭苦不堪言。

生活水平的滑坡也给阿尔巴尼斯政府的第一任期带来了不小的政治压力。

财政部长Jim Chalmers则试图证明,

随着生活成本危机的最艰难阶段已经过去,这一波生活水平的回升就是最佳佐证。

不过,作为资深财政观察家的Richardson泼了冷水。

他指出:

这波改善背后有不少 “一次性” 因素——包括第三阶段减税、通胀回落以及利率下降。

他表示,接下来的收入增长恐怕会放缓,因为生产力增长几乎停滞。

Richardson说:

消费者若继续消费,那其实是建立在一个不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除非生产力有实质性提升。

但眼下看不到有什么 “魔法” 能实现这一点。

说到底,未来要想过得更好,只能靠提升生产力,别无他法。

Richardson强调:

2021年底的生活水平高点其实是 “人为堆出来的” 。

政府当时通过高达900亿澳元的JobKeeper等项目,向家庭注入大量现金,以度过疫情冲击。

但如果央行预测的0.7%年均生产力增长成立(这已经比过去几年的实际水平要高)

那么我们要到2037年,才可能回到2021年那个短暂的高点。

实际上,澳洲统计局上周的数据也显示:

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中,劳动生产率仅增长了0.2%。

特别是在医疗、教育和公共服务这些 “非市场” 部门,生产效率几乎停滞。

相比之下,经合组织(OECD)大多数成员国的收入自2023年以来稳步回升,

目前已超过疫情前的高点,虽然成员国之间仍存在差距。

Chalmers曾在上届大选中承诺,若连任,第二任期的重中之重就是提升国家生产力。

上个月,他召集了 “经济改革峰会” ,与企业和工会代表共同探讨改革路径。

政府目前正在研究是否要改革税制、清理不必要的监管流程,以及加快项目审批等方式,来推动效率提升。

独立经济学家Saul Eslake也表示:

只要生产力疲软,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就不会快。

他说:

未来还有一些减税措施要落地,虽然力度不大。

利率也大概还能再降0.5个百分点左右。

整体来说,可支配收入还会继续增长,只是看不到有可能实现快速增长的理由。”

财政部长Chalmers的发言人则表示:

提升民众生活水平是政府的头号目标,而提高生产力是关键所在。

目前利率下降效应尚未完全显现,

而工资持续健康增长,以及未来两轮减税也预计会持续给经济带来支撑。

影子财政部长Ted O’Brien则批评称:

除非政府停止“花钱成性”的做法,并严肃面对“做大蛋糕”的问题,

否则澳洲民众的生活水平还将长期处于低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初期,为了提振经济,

莫里森政府曾一口气投入了4290亿澳元财政刺激资金,

许多专家事后分析称,这一数额 “超额补偿” 了家庭实际遭受的损失。

这波巨额资金也让家庭累积了约3000亿澳元的额外储蓄。

但在生活成本危机之下,这些“存粮”已被逐步消耗。

虽然阿尔巴尼斯政府已经立法通过了2026年7月起实施的下一轮减税政策,

但Richardson认为力度不大,不足以显著提升家庭收入。

同时,各级政府的电费补贴最终也会退出。

他说:

更关键的是,澳洲的生产力增长依旧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