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大事件!中澳达成协议了,澳洲有大麻烦,早做打算吧

全球铁矿龙头企业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与中国买家达了成突破性协议。

经过谈判,今年第4季度起,必和必拓将把其对华铁矿石新的现货交易中的30%改用人民币结算,而非美元。

这是全球铁矿石市场的一次里程碑式转变,不同于传统的大宗商品交易做法,定价权体系或将出现变化。

中方在与国际矿商的谈判中的地位将更强。

去年,必和必拓向中国发运了约2.95亿吨铁矿石。这种关系带来相互依赖,也形成双方的战略博弈点。

按30%计算,未来人民币结算规模每年涉及约8850万吨,年贸易额折合约80亿至100亿美元。

该协议为人民币结算的后续扩展奠定了路径。作为观察期,2026年的长期合同依然维持美元计价,未来是否将长期合同也转为人民币定价,取决于人民币铁矿指数的市场接受度,一旦人民币延伸至长期合同,其市场影响将远大于现货阶段的这一试点)

必和必拓、力拓(Rio  Tinto)、巴西淡水河谷(Vale)与FMG(Fortescue)合计占中国铁矿进口的70%。

今年9月下旬,澳媒报道称,中国买家(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暂停了与必和必拓的美元计价铁矿交易。

(全国主要钢厂和贸易商被指"被叫停”采购新的任何以美元计价的由BHP海运来的铁矿石,堪称中国首次大规模禁止采购澳洲铁矿石。迄今为止,必和必拓对华出口受到的影响很小,主要是因为该司已经售出了11和12月的大部分铁矿石配额)

这被指是中方为提升在传统由海外巨头主导的市场影响力所采取的重大策略的一部分。

中国是全球最大铁矿进口国与粗钢生产国,去年粗钢产量约10.2亿吨,占全球约54%。当中国以整体力量出手时,市场影响力十分可观。

对中国买家而言,人民币结算意味着:

采购铁矿时可以减少汇率风险;

降低采购财务成本;

原料成本与成品钢价(均以人民币计的话)更匹配;

今后在价格谈判中获得更大杠杆

人民币结算涉及使用中国境内银行贷款体系,便利买方付款,依托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可能使用中国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CIPS)。

2023年,由CIPS处理的人民币134.5万亿元(约合1.89万亿美元),为全球大规模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必要基础。

以人民币计价的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处理的铁矿石期货业务,按成交量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衍生品市场。

该协议将提升中国钢厂的议价权,并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帮助改善其利润。

这一转变对货币与贸易格局也有重要影响:

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占比;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弱化美元在铁矿交易中的“单一霸权”;

推动全球大宗贸易的多元化。

澳媒表示,本次协议代表中方首度夺下铁矿石定价权,成功压低了价格。

有模型显示,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今年澳洲铁矿石的出口收入最终将同比减少约110亿澳元。

大趋势是很明显的,澳洲要面对现实,早做打算。

一些澳洲出口商担忧,“更多,更宽泛的麻烦可能即将来临”。

上个月,关于“禁令”的报道让澳洲总理Anthony Albanese 表达了担忧。

“我对此感到担忧,我们希望确保市场能够正常运作。当然,我们过去也遇到过类似问题。我希望看到澳洲的铁矿石能够顺利出口到中国。这非常重要,铁矿石对中国经济贡献巨大,对澳洲同样如此。希望中国这一措施只是暂时的,有时在价格谈判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联邦财长Jim Chalmers和西澳政府则表示,

这是BHP和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之间的商业谈判中的角力和纠纷,政府不宜出面干预。

澳洲很清楚,中方正在利用其庞大的采购规模来"要求大幅折扣,以便获取较低的长期价格",必和必拓目前至少"不想全部接受”。

之前,澳洲在铁矿石贸易中的利益巨大,尤其过去20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这一炼钢原材料的需求急剧上升。矿业繁荣被指为澳洲人生活水平的提升贡献了超过50%的增幅。

Rio Tinto和BHP是澳洲2023-24财年度最大的两家企业纳税人,分别贡献了63亿澳元和60亿澳元。

投资银行和券商 Barrenjoey 的资源研究主管Glyn Lawcock表示,必和必拓与中国买家之间目前的对峙标志着铁矿石贸易的转折点。

澳洲作为卖家得开始"适应买家开始掌控的新市场动态了"。

“这是 20 年来第一次,我们有新的铁矿石供应商要加入了,但(全球)总需求没有增长(反降)。它正在缓慢转向买方市场,而不是卖方市场。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全面查看所有预测时,每个人都认为未来三年铁矿石价格可能会下跌"。

由 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 力拓( Rio Tinto )和中国钢厂支持的位于西非国家几内亚的巨型西杜芒( Simandou)铁矿将于11月正式开始生产。

(力拓同时也在西澳开采供应给中国)

西澳在几内亚的这一竞争者还需数年时间以实现全面投产,届时预计年产量先会达1.2亿吨,这能达到澳洲每年出口9亿吨铁矿石的15%,无疑对于市场供应是增加了不少的。

此外,巴西淡水河谷那里近期也新增了5000万吨的人民币订单。

这还不算中国自己在冶炼技术,资源使用效率上的突飞猛进。

澳洲储行的研究认为,不发生大事件的话,中国对澳洲铁矿石的需求,很可能现在就是峰值。

大多数分析师认为,未来几年铁矿石价格可能下跌至大约每吨 80 美元(最新为约 105美元),今年的联邦预算方案则估计可能跌至每吨 60 美元。

目前大部分铁矿石合同里的机制是基于普氏指数减去运费以及取决于质量的溢价或折扣。

现有的体系被称为离岸价(free onboard price)——不包含运费成本。

比如BHP是按当天价格或现货价格计价,并将运费和保险成本计入其中。

这给澳洲铁矿石企业带来了相较巴西生产商的巨大竞争优势,因为从澳洲到中国的运费成本约为从巴西运送的三分之一。

在铁矿石价格为每吨100美元的情况下,从西澳的物流成本约为9美元(约合14澳元),而从巴西则约为23美元。

从西澳将铁矿石运至中国港口大约需要2周时间,从巴西则需约6周。将运费计入基准现货铁矿石价格的做法,实际上为澳洲额外带来了至少数百亿澳元的收入。

澳企自然将努力全力捍卫现有的定价机制,以实现最大化回报。

(且除了希望铁矿石及其他大宗商品更多改为以人民币计价之外,中方还倾向于按现有国际价格比如一次签5至10年的合同,澳方则希望能“每年涨点价”)

201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消耗了2.96亿吨钢材。澳洲储行预计,到2050年,这一领域的需求将减少至那时的20%,5800万吨。

中国的整体钢材需求预计会持续波动。

澳洲在铁矿石出口上享有巨额收益的日子看起来变数满满,澳洲须适应这一新的现实。

对于澳洲人,有没有解,日子还能不能再好起来?

有,比如中国要开始建设台湾特别行政区了,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