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
如果你被偷了东西,在街上正好撞上偷你东西的贼,你会怎么做?
想来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冲过去,把这个人逮住再报警。毕竟,如果先报警等警方赶来,可能就会错过最佳时机。而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不会带来什么麻烦。
但对于来自美国华盛顿州、南达科他州的亚裔女孩 Anna(化名)来说,这件事却变得非常麻烦。作为受害者的女儿,她因为一起盗窃纠纷,最终竟被关进了监狱。
2024年8月,她父亲的手机在自家经营的店里被盗。家人第一时间报警,并保存了当天的监控录像和报警记录作为证据。
B站
由于这是家族企业,他们在当地也算有一定的人脉。于是,在报警之后,他们还通过关系展开了“人肉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某天深夜得到消息:偷东西的人出现在爱荷华州得梅因市的一家加油站。
得知消息后,父亲立刻带上几位男性亲戚和 Anna 的哥哥赶往现场。考虑到嫌疑人是女性,担心出现意外,于是也让 Anna 一起同行。
B站
果不其然,一行人来到加油站后,很快就发现了那名小偷。虽然这位小偷一直在辩解,但他们并不打算轻易放过她。在报警的同时,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和口角,随后冲突升级,演变成了肢体冲突。小偷此时表现得十分“示弱”,而 Anna 则将她按倒在地。
B站
当地警察很快赶到现场。看到警察出现后,Anna 立刻停止了对小偷的压制,起身在执法记录仪前露出一种“胜利者”的神情。她以为这样就能帮助父亲让小偷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接下来警察的一番话,却让她和家人都难以接受。
警方认为,Anna 在冲突中的行为涉嫌袭击他人。于是,她被当场戴上了冰冷的手铐。随后,Anna 的家人被告知可以办理保释,而她本人则被带往波尔克县监狱登记,被指控的罪名是——“袭击导致身体伤害或精神疾病”。
1
小偷不能抓,受害者反而要坐牢?
事件被发到网上后,很快开始不断发酵。网友们坐不住了——自己的东西被偷,警察没能第一时间抓到小偷,反而是受害人自己找到了线索、帮警察抓到了人,却还要被关进监狱?这是什么法律逻辑?
B站
其实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警方的执法其实是符合程序的,他们依法办事,耐心地解答了现场人员的疑问,也对 Anna 一家人的遭遇表示理解。
不过,警察也明确指出:追捕嫌疑人是警方的职责。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当事人最好不要私自“动用私刑”来解决矛盾。可以在报警后跟随嫌疑人,协助警方取证,但绝不能发生肢体冲突或造成伤害。
B站
许多网友都十分赞赏 Anna 的勇敢。面对警察的盘问时,她没有胆怯,而是有条理地陈述了事情经过。她的家人也积极配合警方,按照司法程序处理。
与此同时,不少网友也表示担心,认为Anna没有错,不该因此经历牢狱之灾。
不过,其实不用太担心。按照美国完善的保释制度,只要在后续开庭时请一位律师出庭,基本问题不大。等案件结束后,小偷不仅会被绳之以法,Anna一方甚至有可能获得一定的赔偿。
只是,整个过程会比较漫长——而这在程序极为严格的美国司法体系中,其实相当常见。
视频号截图
不过,最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制度也可能让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他们可能利用法律程序的漏洞,尽可能逃避应有的惩罚。
2
法律还真的是因地制宜
我们都知道“入乡随俗”,而在法律层面上,不同国家确实有着不同的思维逻辑和执法方式。
与 Anna 的遭遇不同,另一位亚裔男子对美国的法律体系显然更加了解,因此在面对美国警察执法时,他的应对显得更加冷静、有分寸,堪称“教科书级”示范。
B站
2025年2月16日,来自美国纽约法拉盛的崔先生因为突遇雷电暴雨,不得不将车停在路边的一家加油站,准备等雨停后再继续上路。为了打发时间,他便在车里安静地看书。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加油站的一位黑人女店员发现他既没有进店消费,也没有加油,于是拨打电话报警,请警察前来盘问。
B站
警察赶到后,上来便要求崔先生出示身份证,并表示加油站员工举报他“停车过久”,需要进行调查。
如果是在国内,很多人可能会选择立刻配合出示证件,但熟悉美国司法制度的崔先生立刻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于是没有第一时间递上身份证,而是平和地说明了自己停车的原因。
然而,警察并不买账,坚持要求他出示证件,并声称他的行为属于“违规停留”,甚至涉嫌“非法入侵”。
B站
加油站本是公众可以临时停靠的地方,崔先生听到这样的指控自然感到不解,便当场进行辩驳。没想到,这一举动却激怒了情绪不佳的警员,对方直接表示他的行为已经构成“非法入侵”,将对其进行逮捕。
此时,崔先生依旧保持冷静,并要求与警员的上级沟通。他非常清楚,根据乔治亚州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并不构成任何违法行为,因此他有权拒绝出示身份证明。
事实上,所谓“非法入侵”的前提是——当事人明知自己被禁止进入某地却仍然停留。而在此事件中,加油站员工并没有明确要求他离开,只是选择报警查看情况。
B站
面对这样一位熟悉法律条款的崔先生,现场警员的情绪逐渐显得有些恼怒。崔先生也非常清楚,在美国,许多“被拉下车”的案例往往都是因为轻率配合而被反咬一口。
即使自己占理,但一旦随意出示身份证信息,事情可能立刻被反转。因此,他在准备下车时反复向警察强调:雷电天气开车很危险,自己只是临时停靠、在车里看书,没有任何威胁或携带武器,并再次请求与上级沟通。
B站
看到崔先生如此专业的应对方式,现场的警员开始尝试“偷换概念”,想方设法迫使他主动出示身份证(ID 卡)。他们以“怀疑崔先生可能在其他州被通缉”或“怀疑车辆并非他本人所有”等理由要求他配合出示证件,但这些“试探”都被崔先生巧妙地一一化解。
在等待期间,警员将崔先生的车牌号上报调度中心进行查询,结果发现——崔先生确实是守法公民,没有任何违法记录,车辆也登记在他本人名下。
然而,当主管警官赶到后,仍旧要求崔先生提交身份证件。更糟糕的是,那位不够专业的巡警在询问加油站员工时,利用职权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让主管误以为加油站希望警方将崔先生逮捕。于是,错误的指令就这样被下达。
这便出现了那一幕——崔先生“堪称教科书”的主动入狱画面。
他在陈述完自己停车的理由后,又详细说明了拒绝出示身份证的法律依据。最后,他非常冷静地对警察表示:因为担心被误导或陷入法律陷阱,在律师到场之前,他不会再回答任何问题;如果警方坚持要逮捕他,他会全程配合。
评论截图
最终,崔先生虽然被带回警局,但经过庭审后,法官根据执法记录仪的视频以及加油站店员的证词,裁定崔先生并未触犯任何法律。宣判后,许多网友自发为他筹款,支持他提起赔偿诉讼。崔先生随后向当地司法部门提出了数百万美元的高额索赔,为自己讨回了公道。
写在最后
身处海外的我们,更应主动了解当地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程序。不要以为这样的矛盾离自己很远,也不要寄希望于“妥协就能息事宁人”。真正的安全与公正,来自于理性地运用当地规则(local rules)来保护自己——抛开偏见,理智应对,才是最成熟的公民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