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槛太高太贵
澳洲不管是商品还是服务,啥啥都贵,特别是很其他国家对比。
这时候总有人会说,这是因为澳洲 “标准高”。
那实际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澳洲昆士兰大学经济学家Flavio Menezes为联邦财政部所做的一项研究指出:
澳洲企业和消费者每年因各种繁复的标准规则承受数亿澳元的成本压力。
这些标准涵盖领域广泛,从儿童玩具到尿液样本的收集和储存,无所不包。
他警告称:
若不进行改革,澳洲在提升生产力及推动减排方面的努力将受到严重阻碍。
Menezes指出:
现行标准体系的获取门槛极高,
仅是获取屋顶太阳能安装相关的标准文件,技工就需支付高达1700澳元的费用。
这包括了避雷、电气布线等六项标准,而且甚至连规定文本的打印都被禁止。
而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些标准由1999年被霍华德政府私有化的政府机构 “Standards Australia” 主导,
目前其出版权由一家上市公司掌握,而该机构仍持有其40%股份。
虽然 “Standards Australia” 现已注册为非营利组织,
但仍向公司、技工和个人出售标准内容的访问权。
例如:
一份关于玩具中禁止使用的易燃材料的安全标准售价为175.82澳元,
与尿液样本收集、储存和送检等相关标准价格相同。
Menezes表示:
当前体系 “阻碍了合规、竞争与创新” ,呼吁取消对标准内容的收费制度。
他指出:
考虑到建筑与技术产业的年产值高达数千亿澳元,
若让标准免费公开,其成本相对低廉,但带来的益处将十分巨大。
他进一步强调:
若澳洲继续坚持定制化、重复且更新缓慢的标准体系,
不仅会拖慢清洁能源技术的普及,消费者也将继续为此承担更多成本,
企业也会因此裹足不前。
为推动改革,生产力委员会正评估是否将澳洲标准与国际标准对齐。
其初步报告显示:
这一改变每年可为经济带来19亿至38亿澳元的收益,
主要来自降低本地企业需为符合澳规所进行的额外测试或修改成本。
但 “Standards Australia” 在对此项提议的提交意见中却表示:
这可能会带来“不可接受的安全、主权与经济风险。
家具巨头IKEA也在报告中指出:
澳洲最近的一项家具倾倒标准令其成本大增。
该标准适用于所有高度超过50厘米的家具,
要求添加额外的警告标签、店内提示标识以及说明书中的安全信息。
而美国版本的标准仅适用于衣物收纳家具,且聚焦于产品稳定性。
澳洲版本的规定影响了IKEA多达500件商品,涉及全球50家供应商,
导致其在澳洲需重新开箱、贴标,造成大量物流和人力成本。

Menezes认为:
在电子文件几乎没有复制成本的前提下,继续对标准内容收费毫无道理。
他建议澳洲应将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既有标准设为默认,
仅在 “确有本地必要” 的情况下,
如特殊气候条件、本地独有的安全风险或基础设施不兼容等,才另设定制化标准。
否则,像澳洲这样的小市场就是在 “双重付费” ,
既要设计本地规则,又要为适配国际产品支付额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