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富婆,冲进郑州烂尾楼

“近日,顾氏集团……”一名身着白色正装的“记者”举着话筒,铿锵有力地念着台词。在她身后,四个戴墨镜的保镖簇拥着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子走了过来。

“来了!”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们”快步围上去。“顾总!”“顾总!”,在一片此起彼伏的声音里,“顾总”有节奏地迈着大长腿,依旧显得不慌不乱,气定神闲。

画面之外传出围观群众的感叹声:“这老板好帅。”

这是一个短剧拍摄现场,所有信息都被记录在一则15秒的视频里。

有人把这则视频转发在了郑州一个名为“养生谷”的小区业主交流群中,一名业主疑惑道:“我怎么看像在售楼部门口。”

养生谷售楼处外景/盐财经 宝珠 摄

另一名业主在微信群里回复道:“把‘我怎么看像’去掉。”

去年4月,任志万第一次在业主交流群里知道,自己的小区售楼部变成了“拍短剧的地方”。他购买的房子原本应于2022年交付,至今已逾期1000多天,房企爆雷、房子烂尾也从受人关注的事件,逐渐成为媒体上的旧闻。

任志万一直活在旧闻里,这些年,他没有少为房子烂尾的事情奔走。但他没有想到,旧闻之后还能有新故事,荒废多年的烂尾楼,竟然以短剧的方式“重生”了。

“我在烂尾楼重生暴富”

和普通楼盘不同,郑州的这个楼盘占地面积472万平方米,有一个超越传统房地产的宏大构想。

在规划里,这里会建有健康体验馆、医院、养老中心、健康商务中心,提供医、食、住、游、学、健、护、保八大版块的健康服务。根据当时的宣传口径,养生谷卖给业主的不只是一套房,更是一个健康无忧、长幼共融、睦邻同乐的养生空间。

但这场美梦在2021年戛然而止。

“(养生谷)交房的少,烂尾的多。”驶近养生谷,网约车司机偏头看了一眼。这里位于郑州下辖的荥阳市健康园区,园区在十多年前划规设立。园区内的道路规整、宽阔,是有着鲜明北方风格的双向多车道,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可惜人气稀薄,偶尔才有一辆汽车匆匆飞驰而过。

五年前的元月,出于刚需,任志万以84.6万元的总价在养生谷西苑观澜府买了一套房子。已签约的中小学、近在咫尺的大公园,都是未来生活里看得到的利好,龙头房企的背书更是让他对这片区域的发展充满信心。

养生谷规划运动场所留下的外立面/盐财经 宝珠 摄

但他只预料到了一半。任志万告诉盐财经,无数开发商也纷纷在园区拿地,除了养生谷,其他房企开发的诸多项目也尚未完全落地。

从外观上分辨一处烂尾楼并不难——暴露的混凝土结构,没有安装玻璃窗的洞口,爬上墙的杂草,都诉说着“过去未完成”的状态。

如今,养生谷外面的施工围挡开始部分剥落。但上面的字体还很清晰:“专业健康团队,终生跟踪管理”“10万保额重疾险,保障周全”“冬至海南夏至云贵,随心畅享全国旅居网”……这些广告语描绘的生活方式至今都令人神往,养生谷在物理层面的溃败,注定了一切都难以兑现。

地产商的宏大许诺落空了,另一种轻巧的精神产品悄悄填补了烂尾楼留下的空白。

今年下半年以来,陆续有媒体报道,郑州一烂尾楼盘摇身一变,成为了短剧拍摄基地。2025年9月,第一财经记者从相关工作人员处获知,养生谷目前已暂停短剧拍摄预约,“场地有别的安排”。此后,有关养生谷的命运再也没有被公开披露。

养生谷售楼处内部/盐财经 宝珠 摄

10月中旬,盐财经记者来到郑州养生谷,发现售楼处大门敞开,里面的巨大沙盘不知何时被清走了,一组装修团队已经进驻。

售楼处空间不小,如果从天空俯瞰,整栋建筑呈现出一朵花的形状。按照原本的规划,全部楼栋交付后,这里将成为一个1.6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

养生谷地块现状

而现在,几瓣“花瓣”被改造成了企业办公室。在附近办公的工作人员表示,售楼处原本确实有短剧剧组拍摄,但由于内部比较简陋,正在装修升级。

养生谷目前由荥阳市健康园区管委会接管,盐财经记者向园区管委会求证,相关工作人员称,售楼处装修是为了当地打造影视小镇作准备,而养生谷售楼处属于整个影视小镇规划的一部分,目前整个项目仍在备案阶段。

尽管现场没有剧组,但售楼处到处都是拍摄留下的痕迹。一楼大厅中央是空的,四周的空间被切割成数个不同的场景:金光灿灿的酒吧柜台、古色古香的中药铺、略显寂寥简陋的化妆区……

进门左侧的桌子上,还摆着一份尚未被清理的短剧剧本,上面显示开机时间为8月11号。片名叫做《大美乡村》,名字朴素,仔细一看,却是时髦的“重生题材”。

售楼处内摆着一份尚未被清理的短剧剧本/盐财经 宝珠 摄

故事开头,上辈子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男主角,一觉回到了2000年,他暗自发誓,要凭借过去的记忆在股市里暴富,带爸妈过上好日子。悔恨可追,爱憎得偿,宿命逆转,千言万语一个字:爽。

这就是短剧的世界。

郑州,短剧的造梦工厂

不同于长剧动辄筹备数年,一部短剧的拍摄周期很短,一周是常态,一个月就属于“精品中的精品”。因此,对拍摄场地的利用也是争分夺秒。

河南女孩芭比是一名剧组化妆师,几乎每天都要跟随剧组去不同的场地。她是“05”后,今年刚满18岁,曾经在饮品店干过一阵子,但因为“喜欢”,她签约了郑州的一家短剧公司,把学校里学的化妆技术派上用场。

平时在组里给演员化完妆,芭比就蹲在一旁看他们拍戏。芭比不觉得做这一行很累,短剧行业年轻人多,鲜活、不无聊,给了她做不完的工作,数不尽的希望。

今年10月,芭比在一个名为《富婆重金求子,开局赚她一百万》的短剧剧组里工作,其中一天的拍摄场地在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和郑州养生谷类似,这里过去是一个无人问津的闲置商场,直到短剧大驾光临,废地变宝地。

短剧剧组正在紧张地拍摄/盐财经 宝珠 摄

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坐落在郑州航空港区一座安静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内,从外观来看,这座建筑并不高调,甚至略显沉寂,但走进去就会发现别有洞天。

穿过前厅,人仿佛踏进了一个被压缩的时空。

从黑白冷色调的“女总裁家”多走几步,就绕进了一家“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以假乱真。

乘电梯上楼,在昏暗的角落里随机推开一扇门,有着高挑天花板的“豪华”宴会厅印入眼帘,如同误闯上流阶级的舞会。

与养生谷相比,这里更接近一个成熟的拍摄基地,布置更精细,空间更大,场景也更多。每个场景都能激发人们对某一类经典短剧情节的想象,豪门霸总、狗血伦理、大女主等等题材的影像,就像流水线上的商品,在这里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最终输入全国数亿人的手机屏幕。

聚美基地里装修精美的场景/盐财经 宝珠 摄

不同于外边产业园的清冷,工作日下午一点多,基地里的就餐区几乎座无虚席,群演、摄像、灯光师、化妆师……各个岗位的短剧从业者聚在一起吃饭、休息、聊天。

他们来自多个不同的剧组,一张桌子上的俩人整齐地穿着西装,一个角落里汇聚了金发碧眼的外国美女,还有一身条纹病服的演员在大厅里健步如飞……

“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签了公司的。”芭比说。在郑州,和他们一样的微短剧行业从业者有近4万人,微短剧企业超过800家。

郑州的短剧产业能够快速崛起,一大优势是效率高、成本低。今年9月,郑州市市长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在郑州拍摄短剧,成本比一线城市低30%—40%,投资回报周期能缩短3—6个月。

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外展示拍摄的短剧/图源:郑州新闻广播

而这背后的原因,除了劳动力便宜之外,还因为郑州存在大量闲置的楼盘与厂房,短剧剧组可以用较低的费用租赁拍摄场地。

繁忙的景象在上演。在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平均每天有十余个剧组在同时运转。一名短剧制片人告诉盐财经,基地租赁行情“确实比较紧俏”,一般需要提前三天预约场地,并准确告知使用的时间段。

另一名短剧剧组工作人员透露,如果长期和基地合作,租赁费用可以打折,“一天一千应该是要的” 。

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的保安说,基地没有关门、开门一说,24小时通电不停歇。

挖金矿与卖铲子

到今天,短剧已经不再新鲜,但短剧行业还在以令人惊奇的速度狂飙。

2024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首次超过同年全国电影票房总量。今年10月,微短剧平台“红果”的总编辑乐力公开表示,按照当前发展势头,短剧市场规模年内有望逼近千亿大关。而此前多家行业报告预测,这个规模要几年后才能达到。

短剧行业的发展来势汹汹,带着“来着不拒”“广纳英雄”的草莽之气。西安、郑州这些中部城市凭借超级性价比成为了这波热浪的中心,承接了海量的拍摄需求。

在郑州,每天有八十多个短剧剧组同时开工,当地的群演通告群中,不断跳出“群头”发布的招募消息:“每人8小时110元,说台词加10元,超时再加10元”。

当所有人都在“挖金矿”的时候,稳赚不赔的往往是“卖铲子”的人——生产一部短剧不一定能赚钱,场地租赁却是短剧制作中的一笔刚性支出。有媒体报道,场地费用通常占到短剧核心成本的10%—20%。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短剧拍摄基地在全国 “拔地而起”。

拍摄基地里,“医院”的医生墙/盐财经 宝珠 摄

不过,这回没有动辄数亿的投资,没有轰隆隆的挖掘机和醒目的高大塔吊,短剧产业保持着投资小、效率高的灵活风格,在沉默的废墟上点石成金。

除了郑州养生谷和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在郑州的金水区,一家老旧家具市场的四楼同样被打造为微短剧拍摄基地;西安的孚希AI影视产业中心、西咸新区星光映美基地则分别改造了一个空旷的写字楼和一座闲置的建材城;江西余江,一座废弃 13年的眼镜城,也因为短剧迎来了新的主人。

地方政府与民间商业力量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种常见的盘活模式是,当地政府以“招商引资”引入专业企业,由企业负责具体的改造与运营。

上述荥阳市健康园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盐财经,在养生谷售楼处基础上打造的影视小镇“是我们招商引资的项目”“(未来)对整个区域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包括税收、人员流动”。

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

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就由曾经名噪一时的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一手打造。自2020年聚美优品从纽交所退市后,陈欧就逐步淡出公众视野,再度被媒体提起时,他已告别美妆电商,进入了短剧行业。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12月,陈欧投资郑州空港聚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持股99%;第二年3月,该公司中标了郑州航空大都市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国有企业)竖屏电影基地片场制景及运营服务项目,中标金额为995万元。

盘活闲置房产、打造短剧拍摄基地已被郑州纳入政策蓝图。郑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到,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政府要因地制宜,利用辖区内的古建旧厂、闲置楼宇等场所及文旅资源,积极培育出至少1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微短剧拍摄基地(园区)或场景。

小短剧征服大房企

亲身站在一座短剧拍摄基地里,往往更能意识到短剧都是假的,现场的“破绽”比比皆是:门诊墙上医生照片是AI生成的,女总裁家的超大电视机是小米的,因为来来往往的人太多,总裁尊贵卧室里的白色地毯脏得不成样子……

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短剧也不是真实的。

短剧台词密,反转多,具备强大的吸引力。诸如“掉马”“打脸”等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精华情节,在长剧里可能只有一两处,却能在短剧中精准又密集地输出。它还映射了人们最秘而不宣的压抑与渴望,导演贾樟柯曾在北大做演讲时提到:短剧里有大量人物是保姆、保安、保洁,他们没有上升通道,只能在受尽屈辱的时候揭露自己是亿万富豪。

短剧能够迅速崛起,正是基于这些幻想内容。如果说短剧里有什么是最依赖现实世界的,那就是短剧拍摄的物理空间。它让炙手可热的短剧与落寞的房地产,机缘巧合地联系到了一起。

拍摄基地热闹的就餐区/盐财经 宝珠 摄

甚至房企们也热络地参与进来,试图分走短剧行业一杯羹。

今年9月,绿地集团在郑州成立“剧引力”短剧基地,并公开表示,绿地在河南发展超过20年,有多个地标项目,绿地将通过对存量项目及商业空间进行内容化、场景化改造,为短剧企业提供一站式创作环境。

杭州万科也在社交平台上主动打广告,为旗下的地产项目招揽短剧剧组。它甚至陈列出每个地产项目适合拍摄的短剧题材,比如,万科在绍兴开发的某个中式风格豪宅,就十分适配“家族秘辛”“替身文学”“豪门情感”等题材。

短剧和房地产原本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产业,前者生产的是轻盈的文化消费品,生产快,消费更快,免费看,一集只有一分钟;后者制造的是坚实的建筑实体,生产慢,投入大,很多人背着房贷,一住就是一生。

6月29日,楼房改造项目封顶施工现场/新华社发(王正摄)

它们也处在截然不同的行业周期里。短剧行业正在剧烈上升,而房地产行业自2021年达到行业高点后,就进入了调整性阶段,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降幅继续扩大。

与此同时,过去粗放的土地开发还使得城市里出现了大量的存量商品房和闲置产业园。

仿佛是时代选择了短剧。一度叱咤风云的房企已经很久没有大动作了,它们曾经许下的那些承诺——可以颐养天年的养生谷、比肩迪士尼的游乐园、世界顶级的豪华酒店等等,它们显得太昂贵,太宏大,太难以负担。如今,只要搭上一条网线,人们就能进入一个新世界:重生、复仇、被爱,痛打敌人,走上巅峰。

但郑州养生谷的业主们有些迷茫,因为要搞装修,售楼部的沙盘被挪走了,门口的树也不知道为什么被挖走了一棵。在他们心中,养生谷的大沙盘是一个象征,只要它在那里,售楼处就永远还是售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