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博主官宣男友后,我把她取关了

情侣博主这个赛道越来越垂直了。

生活日常、约会vlog、游戏考验、关系成长、文化差异、穿搭带货……不管是分手还是结婚,转型之前总能收割一波流量。

转型之后做情侣博主的却少之又少。

大概是因为,「有男友」这件事,对于很多女博主(内容创作者)来说,反而是会掉粉的。

毕竟,单身设定下的「共同成长的赛博姐妹」、「幻想亲密感」和内容的开放性都是核心资产。

即便是素人,虽然没有特定受众或利益关系,「晒男友」也很少成为她们社交媒体上的主旋律。

读到一篇最近在instagram上转蛮多的文章,浅浅地聊了下这个现象。

蛮有意思的。

(试想如果官宣的是女朋友……就更有意思了。)

注:査老师在无提示词的情况下在翻译的时候把文本调整成了短句。

但有些地方怪怪的。我做了一些编辑。

没有什么比「我喜欢的博主突然开始更新她男朋友相关的内容」更让我讨厌的事了。

我最喜欢的专栏作家把「一个女性的网络身份都围绕着对象的生活展开的世界」称为「男友之国(Boyfriend Land)」,而这种情况在男性身上极少出现。

女性因为「能找到并留住一个男人」的能力而获得社会地位和赞美。 而当这种身份还能在社交媒体上被转化为流量时,整个氛围就变得更加令人窒息了。

但最近,线上关系展示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异性恋女性不再全盘公开恋情,而是选择更隐晦的信号—— 方向盘上的一只手、餐桌上碰杯的瞬间、某人后脑勺的一角。

更有甚者会在婚礼照里把男方的脸打码, 甚至整段婚礼vlog都把新郎巧妙地剪掉。

女博主在发帖时模糊伴侣的脸,好像既想抹去他存在的痕迹, 又不想完全不发。

怎么会这样? 难道现在大家都开始嫌弃自己的男朋友了吗? 还是有更复杂的原因?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既要又要」: 她们既想获得「有对象」的社会红利, 又不想显得太「恋爱脑」。

作家兼社会活动家Zoé Samudzi说:

她们既想拥有恋爱带来的奖赏和庆祝,又意识到那种「太普通」的形象。

换句话说,在这个「异性恋厌倦症(heterofatalism)」盛行的时代, 女性不想被看成「围着男人转」, 却但也仍然渴望「有对象」带来的某种光环。

当然,这不只是形象问题。 我在Instagram上征集反馈时,许多女性告诉我,她们其实多少有点迷信——

有人害怕「邪眼(evil eye)」: 她们担心自己幸福的感情会招来别人嫉妒的恶意,从而破坏关系。

也有人担心感情结束后, 曾经在社交媒体上秀过的恩爱会变成负担。

38岁的Nikki说:

我谈了12年恋爱,从没在网上发过他。我们最近分手了,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发男人的照片。 我是个浪漫主义者,但我始终觉得,男人总会让你丢脸,哪怕12年后也是。官宣男友真的很蠢。

无论是单身还是恋爱中, 我都能感受到一种普遍的情绪: 「和男人处对象』本身,几乎成了一件让人有点负罪感的事。

在纽约的播客节目《Delusional Diaries》中, 两位网红主持人Halley和Jaz讨论「当今社会,有男朋友算不算是有点『丢脸』的事?」

评论区有人写道:

为什么有男朋友这件事现在感觉像支持共和党? 男朋友已经过时了。等他们学会做人再说。

另一条热门评论说:

有男朋友通常会削弱一个女生的气场。

有趣的是,这两位主持人其实都有伴侣。 这也是网上很常见的现象: 即便是有对象的女性,也会一起吐槽男性与异性恋制度—— 一方面是女性间的团结姿态, 另一方面是因为「爱男友」的人设已经彻底不酷了。

这种感觉并不只是两个主持人的错觉。 大家确实对「男朋友内容」越来越反感。 我自己也一样。

当作家、《英国Vogue》撰稿人Stephanie Yeboah 在社交媒体上官宣自己男友之后,几百个粉丝对她取关了。

Stephanie告诉我:

即便我和我男朋友还在一起,我也不会在这里发任何和他有关的内容。

现在,频繁地在社交网络上晒自己的男朋友真的很尴尬。 我还会为此感到愧疚——尤其在现在这个「恋爱市场如此糟糕」的时代,我不想显得好像自己是在炫耀一样。

内容创作者Sophie Milner也有类似经历—— 她一发约会相关的动态就掉粉。

今年夏天,我和一个男生去了西西里。

这条仅粉丝可见的内容收到的最多的回复就是「请不要恋爱!」

Sophie承认自己恋爱后,自己发布的内容确实没以前那么有趣了:

单身时你能说、能做任何事; 一旦有了对象,我们的线上人格就会变得更乏味、更被稀释——我自己也一样。

通过这些对话,有一点是明确的: 剧本正在被改写。

拥有伴侣不再是女性身份的确认或成就, 相反,宣告「老娘单身」反而更有范儿。

异性恋女性开始面对一个其他性向早已经历过的现实: 我们的身份被政治化。

长期以来,异性恋一直被刻意塑造成「难以定义」, 因此既难以自省,也难被外界批评。

随着传统角色的崩塌, 我们可能终于被迫重新思考: 我们对「异性恋规范」的盲目忠诚,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然,恋爱本身并没有错。 但尝试、失败、或根本不想恋爱,也同样没有错。

只要我们仍在重新审视并质疑异性恋规范, 「有男朋友」这件事在公共生活中就会继续保持那种脆弱、甚至有点争议的意味。

与此同时, 越来越多女性开始重新拥抱、浪漫化自己的单身生活。

过去,「单身」是一种警示—— 你会变成只有猫作伴的老女人。

而现在,单身正逐渐成为一种值得追求的状态: 这是对那个几个世纪以来并未真正惠及女性的异性恋童话的最后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