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多名中国留学生澳洲遭无差别袭击!血红一地, 救护车警车出动, 大批华人目睹: 现场太可怕…

澳洲“安全论”破裂:

中国女生遭遇街头暴力,

悉尼留学生华人区遇袭击

维州酝酿新刀具刑法

维州州长关于“墨尔本市区很安全”的论调,此刻听来有些刺耳。

就在这两天,几起发生在墨尔本CBD的街头暴力袭击,把那份“安全感”瞬间打碎。与此同时,维州政府终于出手准备推出更加严厉的刀具犯罪法案。

街头骤变:华人女性在墨尔本市中心遭随机攻击

事情发生在周六下午约3点40分,地点直指墨尔本市中心繁华的Queen Street。两位中国年轻女性,正处在看似平凡的街道上,却突然遭到一名陌生女子的无端攻击。

一人头部严重流血,另一人也被击打造成非致命伤。警方迅速介入,嫌疑人是一位29岁的女性,住在Melton South地区,作案后在Queen Street与Therry Street交叉口被捕。

受害者为两名中国留学生,尚无预警的袭击让人防不胜防:“脸上全是血,伤口深到甚至能看见肌肉组织。”这一刻,街头再也没有“安全散步”的假想。

这一事件不仅让受害者的家庭和朋友震惊,也让更多在澳洲学习、生活的中国人重新审视日常安全。

被袭击地点位于白天的繁华区,人流正旺,却依然发生暴力袭击——坐公交、走路、等红灯,这些原先被视为“安全习惯”的行为,此刻却充满不确定。

而就在昨天,悉尼也出事了。

《每日电讯报》11月20日报道,周四凌晨2点多,悉尼华人区Burwood一家7-11便利店发生持刀伤人案。

一名在便利店打工的留学生发现teenager行窃时,试图上前阻止,但被其中1人用刀桶伤。

新州警方在周四凌晨2点20分接到报案称,Burwood区Burwood Rd的7-11便利店发生持刀伤人案。

警员赶到现场后发现,留学生Saif Shah被人用刀捅伤胸口。

案发时,大约有15名teenager(有男有女)进入店内,随后便从货架上“抓取商品”。当Shah离开柜台试图阻止他们时,1名持刀男孩向其猛扑过去,并刺中了Shah的胸口。

作案后,这伙teenager逃离了现场。Shah则被紧急送往医院,并接受了手术治疗。

《每日电讯报》报道称,目前Shah情况稳定,仍在医院内康复。警方表示,目前正在追查参与这起持刀袭击事件的teenager。

本案的调查仍在进行中,警方呼吁知情人士拨打灭罪热线:1800 333 00提供线索。

而在昨晚,还有华人网友在社交媒体爆料:

在墨尔本最市中心的州立图书馆附近,有人被捅,血流一地,差点踩到血:

网友也纷纷评论,表示墨尔本不愧小哥谭称号,实在治安太不好:

维州出手:刀具犯罪进入“新刑法”

在公众对街头安全担忧上升的同时,维州政府的动作也在加快。

根据最新披露,维州将于年底前推出专门针对持刀或使用刀具犯罪的新罪名。警方披露,截至今年已查扣超过1.5万把刀具,每天约47把,而新法案将允许对持刀作案者在现有罪名之外追加最长三年监禁。从“卖刀禁令”“劝导改正”到“硬核刑法”,维州正在用立法工具回应日益严重的街头暴力。

政府和警方并未掩饰焦虑:犯罪数据上升、刀具流通情况严峻,市民“感觉不安全”的声音越来越大。新法案的提出,也体现出一种紧迫感——如果“走在街上就是数刀具的时代”真的来了,那么“我们都安全了”的自我安慰,便必须被迫走下神坛。

交错的现实:一个城市,两场警报

当街头暴力把普通人推向“受害者可能”的边缘,当法治回应通过严罚刀具犯罪来填补防线,那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城市安全正在恶化,而守护城市安全的制度也必须变形应对。

写在最后:安全不是口号,而是日常中的每一步

“墨尔本很安全”这个说法,曾经像一张名片带来吸引力。可是当街头发生伤害、当刀具泛滥成为社会问题、当立法还在追赶现实,安全感就像玻璃杯被敲裂——还能用,但裂痕明显。对于普通人而言,最需要的不是一句政府声明,而是回家路能安心、夜晚出行有底气、孩子在街头不用被老师叮嘱“注意安全”。

如果你在墨尔本、如果你将在墨尔本学习、生活、工作,写下这个提醒: 留意周遭,不要把“安全”当成默认。真正的城市安全,是不必在黑夜里提心吊胆后终于到家松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