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最大的住房行业机构表示,如果要让单身、拿平均工资的人买得起房、还贷也不吃力,全国还需要额外增加190万套新住房。
根据住房产业协会(Housing Industry Association,简称HIA)的测算,这一规模的新增住房,相当于全国现有住房存量的16%。在此情况下,全国平均房价约77.4万澳元将下跌40%,单身买家年薪约10.6万澳元时,其房贷支出才能控制在税前收入的30%以内。
不过,这完全是理论推演,HIA假定这额外的住房可以“立刻”供应市场,也没有把实际建房所需时间里新增人口和额外需求算进去。
HIA首席经济学家Tim Reardon表示,这次测算凸显了澳洲住房缺口有多大,而现实是,全国连每年24万套新开工都很难做到,更不用说在五年内实现120万套新建住房的目标。
他说:“做到每年24万套新开工只是第一步,之后还得继续往上冲。这有点像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说的,要在十年内把人送上月球。这是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但联邦政府追求这个目标是对的,也能让各级政府非常清楚方向。”
澳洲住房需求快速增长,背后有多重原因:
人口增长、移民增加,以及本地居民对居住空间“越住越大”的偏好。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家庭规模缩小、大家更希望拥有独立空间,就推高了对住房的需求。
家庭人数减少在技术上会增加住房总需求,但由于可负担性太差,这一趋势基本已经逆转。
牛津经济澳洲公司(Oxford Economics Australia)高级经济学家Maree Kilroy说:“家庭结构只要稍微有点变化,就足以逐步推动整体住房需求,但家庭人数已经从疫情时的低点一点点回升。”
“即便未来家庭规模继续变大,也就是多人合住的情况增加,我们的住房可负担性问题依然不会自动消失。”
这190万套新住房的测算,假定当前房贷利率为6.13%,房价按全国平均A$773,803计算。按目前情况,要让每周税前收入A$2032的家庭,也就是年收入约十万澳元把房贷支出压在税前收入30%以内,需要1.7个“平均工资收入者”一起还贷才行。
独立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前澳洲央行研究员Peter Tulip估算,住房存量每增加1%,住房成本会下降约2.5%。要让房价回落40%,让单身平均收入者也能“买得起”,就意味着需要190万套新增住房。

公寓市场的前景正在改善。HIA最新数据预测,在经历连续三年的低迷后,随着买家逐渐接受更高价格,多户型项目的开发即将回升,再次变得具有经济可行性。
这个行业游说团体预计,从现在起三年内,公寓、联排别墅和半独立式住宅等多户型项目的新开工,将比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内增长三分之一,从69,265套增至91,948套。
这一涨幅明显高于整体新开工的增幅。HIA预计,全国新建住宅从2025财年的109,836套,到2028年将增至124,664套,涨幅约14%。这也反映出一些特定因素正在把买家推向公寓和高密度住房。
到2030年,附属或连栋住房每季度的新开工量将接近独立屋的水平,HIA预计。
《2025年春季澳洲前景报告》指出,人口增长正在推动需求;既有住宅价格持续上涨,土地供应受限,也把更多买家推向更高密度的居住方式。“多户型项目的新开工在过去近十年一直疲软,预计从2026年开始会出现扭转。”
多户型开发的反弹将首先由昆州领跑。昆州在三个大州中增幅最大,新开工预计将跳涨近45%。多户型新开工数量预计将从2025财年的12,323套,增至2028年的17,840套。

在布里斯班,当地开发商兼建造商Brook Monahan表示,他主打的高端公寓售价在过去两年里上涨了35%,涨幅远高于同期15%的建造成本上涨。
Mosaic Property Group董事总经理Monahan说:“市场已经慢慢接受了一些新的价格‘高水位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在昆州东南部好地段,一套高品质两到三居公寓是什么价格。”
他表示,公司在布里斯班半岛区Kangaroo Point开发的一栋17层公寓楼,目前已动工半年,项目包括128套公寓以及底层一家大型Woolworths超市。
该项目已售出约95%,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两万澳元。
Monahan说:“大部分单位是在去年圣诞节前后,以及今年年初在图纸阶段就卖掉的。到现在为止,价格应该又上涨了至少10%。”
不过,并非所有买家都愿意为此买单。Monahan指出,要让更“亲民价”的高密度项目具备开发可行性,未来三年售价仍需每年上涨8%至9%,前提是建造成本在此期间的年涨幅不超过6%至7%。
他也警告,昆州东南部市场仍潜伏着风险。过去五年,一波建筑行业破产潮已经席卷该地区,多家新加入的开发商试图借机搭上需求和高房价的顺风车。
他说:“现在有一批新玩家进入市场,他们未必有足够经验或业绩记录,却想接手一些相当复杂的大项目。这很可能让现在隐藏的风险在未来几年集中爆发。”
作者来源:REA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英文媒体,图片来自网络,每日地产仅提供资讯交流平台,对转载有异议的原著方,可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