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中国游客取消赴日! 日元暴跌、商家苦惨、日本网友竟拍手称快? 上野大熊猫也要回国, 日本彻底慌了...

这几天,中日之间的气氛

肉眼可见地紧了!

一系列连锁反应立刻炸开!

中国赴日机票,50万张直接退!

 日本酒店,一个个急到发抖! 商家一片哀嚎

但日本网友反应却让人惊讶!

非常淡定、甚至有点幸灾乐祸!

更炸裂的来了:

 在日的大熊猫要回国!

 上野动物园要“绝熊”!

 日本瞬间慌成一团...

01

50万中国游客集体退票!日本旅游业要跪了?网友们却这么说...

最近,日本是真的乱套了!

谁能想到,一场外交后的风向变化,居然直接把日本旅游业、酒店业、甚至教育行业都“震”出了裂缝。

更离谱的是,日元一路跌到冰点,0.045!

观光地老板急得直说“撑不住了”,可日本网友却冷静得让人意外,甚至有人拍手叫好!

事情发酵得特别快。

11月18日,中日双方在北京进行外交高层局长协商。会后,日本官房长官木原一浩还强调“我方一贯立场”。

话音刚落,后续影响立刻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两国之间扩散开来。

彭博社11月21日引述中国行销技术公司华凯营销(China Trading Desk)的数据,显示自从中国11月14日提醒公民避免前往日本以来,12月底前原先安排从中国前往日本的144万个行程中,约已取消了30%!

香港媒体还曝出一个重磅消息:中国航空公司飞日本的机票,被取消了近50万张!规模堪比口罩时期的断崖式下滑!

航空公司紧急宣布:12月31日前飞日本的航班可以免费退票、免费改签。

这么大的动作,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预计到今年年底前,日本可能会损失高达12亿美元的游客消费。

机票退了,受伤最深的当然是高度依赖中国游客的日本旅游业。

在熊本县阿苏市,一家当地度假酒店负责人已经急得不行,说当地酒店、景区很多都依赖外国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现在突然一个急刹车,让他们后面两个月完全看不清方向。

熊本县相关部门甚至表示,将开始“共享情报、准备对策”,看得出来,他们已经在担心连锁反应会越来越大。

可惜,不止熊本“受伤”,爱知县蒲郡市也被这一波退团冲得不轻。

当地有一家“蒲郡酒店”,从11月16日开始,陆续收到中国游客团体的大量取消通知,短短几天之内,已经有超过1000名中国游客取消预订。

酒店社长竹内惠子都已经说了,几乎所有团体预约都被取消了,还有旅行社要求免除取消费用,这对经营真的是实打实的打击。

不过,竹内社长对中国游客的评价其实挺真诚,她强调,中国游客的礼仪和人品都非常好,希望这一波退订能尽快平息,旅游业早点恢复正常秩序。

可商家在着急,普通日本网友那边,画风却完全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压根没打算“心疼商家”,反而开始反思—是不是太依赖中国游客了?

有人就直截了当地说:“虽然这很严峻……但根本的问题是不是在于几乎像泡沫一样,没有做好风险管理呢?他们是不是能够脚踏实地地面向本地日本客人进行经营呢?”

还有人提到口罩时期已经上过一课:“口罩期间中国游客骤减导致破产的情况,本来应该已经有所学习了。即便这次情况最终过去,也可能再次发生,所以请做好防备。”

更有人对“免费取消”这件事一点都不同情:“我觉得取消费用还是应该好好收取。没必要因为所谓的“善意”而免除取消费用。另外,我不怎么看电视,所以没看过,但高市首相的发言引发的“出现了这种取消,对市场会有影响”等让人感觉负面的新闻,是不是挺多的?确实,中国游客消费很大,但就像在YouTube上看到的那样,中国游客减少反而让我们少受麻烦,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这话真不客气,但也很真实,在很多不依赖观光收入的日本人眼里,游客减少不一定是坏事,甚至是一种“解脱”。

还有网友把问题直接指向长期结构性依赖:

“一直以来,中国通过旅行自粛、进口禁止等各种手段施加压力。我认为,这是在明知有这种风险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轻松赚钱而依赖中国的结果。这种依赖带来的过度旅游和住宿费用上涨,也导致日本游客变得不太容易利用相关服务。我认为,应该以此为契机,包含日本游客在内,做好风险管理,避免依赖单一国家,这是非常重要的。”

也有人从“自己生活体验”出发,直接说现在反而是他出门旅游的机会:

“过去我一直避免去那些因入境游客太多而拥挤的景点,但如果人少了,我倒是想去国内旅行看看。回想起来,Go To 旅游活动的时候,各个景点都比较容易游玩,体验很好。我去过京都、和歌山、长崎、仙台和藏王旅行,当时既没有惹事的YouTuber,也没有素质差的入境游客,可以安心享受旅行,真的很放松、很舒心。”

还有网友开始拿数字算账:“中国人在日本的年消费额约为2兆日元,而日本国内游客的年消费额约为24兆日元,也就是说,只要不到10%的日本人去国内旅行,就能弥补这部分缺口。我也听说京都的中国游客已经减少,所以昨天预订了京都三晚的旅行,临近出发的时候仍然有不少空房。这几年因为拥挤而不敢去,现在正好是一个好机会。”

也有人干脆摆出一副“不慌”的态度:“旅行者取消预订完全没问题,请随意取消。虽然面临压力,但没有必要慌张。同时,我认为尽快制定应对措施非常紧迫,关键是不能过度依赖中国。

希望在防卫军事实力、粮食自给率、能源、资源等方面尽快推进对策。不要只看别人的脸色、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要正视现实,推进实际应对措施。仅仅呼吁和平,并不能维持和平。”

最“冷淡”的一句,直接说出了不少日本人的真实感受:“这不也挺好的吗?想取消的就取消,不想来的就不来。即便有自粛,也总有人选择来,也有人选择不来。年末期间对观光地和酒店可能会有影响,但目前景点的外国游客实在太多,甚至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所以游客减少可能会稍微好一些。也许年末那些高额的酒店价格也能稍微便宜一点吧。”

02

大熊猫要全部回国?日本人慌了,北“亲善大使”恐怕留不下!

如果说50万张机票退掉,让日本旅游业狠狠摔了一跤,那另一件事,简直就是往日本社会的“情绪命门”上捅了一刀:

日本,可能要彻底没有大熊猫了!

根据报道,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现在饲养的双胞胎大熊猫“晓晓”和“蕾蕾”,租约会在明年2月20日到期。

如果届时中日双方没有续约,它们就必须回中国大陆。问题是,现在只剩下三个月,日方却依然没法确定能不能把它们留住。

更微妙的是,在中日关系紧绷之前,中国大陆原本还打算送熊猫给日本!

东京放送(TBS)北京分局长立山芽以子就透露,原本计划在中日韩元首会议期间,由中国总理李强访日时宣布送熊猫的消息。但在目前这种局面下,媒体都很现实地判断一句——熊猫“应该很难送到日本了”。

再加上高市早苗关于“台湾有事”的相关发言引发北京激烈反弹,日本政府内部现在甚至出现了悲观论:一旦这仅剩的两只大熊猫被送回中国大陆,日本国内就没有大熊猫可以观赏了!

要知道,日本和大熊猫的缘分,其实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第一对旅日大熊猫“康康”和“兰兰”作为友好象征来到上野动物园。那时候的热度有多夸张?

公开展出当天,5.6万人到场,队伍排了两公里,最后因为限流,只有1.8万人真正看到熊猫。

大熊猫从那一刻开始,就稳稳坐上了“国民级偶像”的位置。

之后几十年,上野动物园一直有熊猫坐镇,36年来几乎就是这家动物园的门面担当。

但如今,这一整套“熊猫外交+熊猫经济”的画面,很可能在日本戛然而止。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陈洋也表示,如果目前中日紧张局势持续,中方可能不再向日本租赁新的大熊猫,日本将面临这样的局面。

对日本人来说,这不只是“动物园少了一个明星那么简单”。

大熊猫已经彻底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熊猫玩偶、熊猫便当、熊猫服饰、熊猫周边,已经形成一整套产业链。很

多日本民众会专门从北海道、冲绳跑到东京,只为了在上野动物园排几个小时的队,看大熊猫几分钟。

上野周边那几百种熊猫相关商品,更被估算出惊人的经济效应,仅“晓晓”和“蕾蕾”一年就有超过300亿日元的贡献。

所以,当“日本马上要没有大熊猫了”这条话题冲上热搜第一,日本社会为什么会慌?原因太简单了——这代表的不仅是一个物种要离开,而是一个时代可能要关门!

03

小编结语

说到底,不管是50万机票退光,还是日本可能要告别大熊猫,这一波又一波的震荡,都在提醒大家:现在的中日关系,真的已经到了“动一下就全身疼”的阶段!游客说不去就不去,熊猫说回家就回家,日本社会这次是真的慌了!

接下来会怎么走,还真没人敢打包票。但可以肯定的是,风向一变,谁都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