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泼斯坦这个瓜,真可谓是越吃越大。
就在上周,美国众议院监督委员会公布的数千份文件显示,因未成年人性犯罪指控入狱,并于2019年神秘死亡的百万富翁杰弗里·爱泼斯坦,和美国高等教育界知名科学家经常保持密切联系。
他们中不少人,包括最近公开的哈佛前校长Larry Summers,都是美国大学知名教授。
不知道经济课上到一半的同学发现自己的教授上了“萝莉岛名单”,是什么感受。
总之接下来,因为特朗普签署法案公布爱泼斯坦案档案,可能有更多的知识分子也将“社死”,今天咱们就先来扒一扒爱泼斯坦和科研界那些不得不说的往事......


美国时间11月19日,在哈佛大学名为“Multilateralism and its Future”的百人大课上,教授说的第一句话是道歉:
“你们中有些人应该已经看到了我关于和爱泼斯坦沟通的声明。” 他说,“我对此感到羞愧。接下来我有一段时间不会参加公众活动,但我还是得完成我的教书职责。”
“所以,如果你们允许的话,我们来讲今天的内容。”
不知道台下哪位学生还能全神贯注只听当天的内容,反正本人是不行的。(难怪上不了哈佛)

教授是劳伦斯·H·萨默斯,哈佛大学讲席教授和前校长,教“美国经济政策”(American Economic Policy)和“全球化: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挑战”(Globaliz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本周三,他因为面临哈佛针对他和爱泼斯坦的联系的调查,将停止教学,并从OpenAI董事会席辞职。
萨默斯是美国最知名的民主党派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在政界也是风生水起,曾担任一系列高级政策职务,包括克林顿总统时期的第71任财政部长、奥巴马总统时期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以及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评论区的网友也是迅速嘲讽开了:
“太好了,我正愁感恩节和家里人聊天缺素材。”

“作为一名本科校友,上个新闻周期他是一大亮点……我不敢相信我们还要再次谈论这个混蛋。”

“我们能否让他为他所有糟糕的经济建议道歉?”


杰弗里·爱德华·爱泼斯坦(Jeffrey Edward Epstein)于1953年1月20日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户犹太家庭。
他第一份工作是道尔顿学校担任教师;1976年从学校解雇后,他开始进入银行业和金融业,在华尔街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mpanies, Inc.)工作。
没错,就是那家引发了08年金融危机和大衰退期间,最终破产倒闭的公司。
他吸引名流富豪的能力从那个时候就显现出来了:从场内交易员的初级助理,很快晋升为特殊产品部门的期权交易员,为最富有的客户提供税务筹划策略咨询。

27 岁的杰弗里·爱泼斯坦(Jeffrey Epstein)在 1980 年 7 月号《Cosmo》杂志上发表的个人广告。
1981年8月,爱泼斯坦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用他的话说,这份工作就是为“高级赏金猎人”:帮助政府和超级富豪追回被“挪用的资金”。
很快,他开始接触政界:20世纪80年代中期,爱泼斯坦多次往返于美国、欧洲和中东之间。期间认识了美国国防承包商、前美国司法部长,甚至有人说他曾为英国情报部门工作。
英国安德鲁王子和爱泼斯坦于90年代相识;

视频显示安德鲁王子于 2010 年进入杰弗里·爱泼斯坦的纽约住所
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和爱泼斯坦在2002年、2003年多次同行出游,还说爱泼斯坦“既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金融家,也是一位热心的慈善家”;

1993 年,吉斯兰·麦克斯韦(Ghislaine Maxwell)和杰弗里·爱泼斯坦(Jeffrey Epstein)与比尔·克林顿总统一起在白宫。威廉·J·克林顿总统图书馆。
特朗普更不用说了,作为八面玲珑的生意人,他和爱泼斯坦经常互相拜访对方的住所。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特朗普和爱泼斯坦常常前往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度假村。据《名利场》2019 年报道,马斯克、爱泼斯坦和马克·扎克伯格都曾是 LinkedIn 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晚宴的宾客......

2000 年 2 月 12 日,唐纳德·特朗普和他当时的女友梅拉尼娅·克瑙斯、杰弗里·爱泼斯坦和吉斯兰·麦克斯韦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海湖庄园。图源:Davidoff Studios Photography/Getty Images
国家领导人、富豪、顶尖艺术家、科学家,均在列。爱泼斯坦社交圈之广,以至于后来出事后,坊间流传有一份“爱泼斯坦名单”,其中列有他的知名客户名单,认为他维护着这样一份名单是为了勒索这些同伙。
而爱泼斯坦丑闻,是一场长达20年、卷入多国精英领导人的大戏。
2004年11月,棕榈滩警方接到线报,称有年轻女子频繁出入爱泼斯坦的住所。随后FBI介入调查,指控爱泼斯坦曾付钱给多名女孩与他发生性关系。

弗吉尼亚·朱弗雷与安德鲁王子和吉斯莱恩·麦克斯韦在安德鲁王子位于伦敦的家中合影,照片随法庭文件一起发布。朱弗雷还是个青少年时被卷入了爱泼斯坦的性交易团伙。并受到英国安德鲁王子和其他有影响力的男人的剥削。朱弗雷41岁时自杀。
涉案女孩中有些人未满18岁,最小的只有14岁。FBI报告显示有34名符合赔偿条件的未成年受害者,而在本地媒体的报道中,受害人数字高达80个。
爱泼斯坦于2006 年7月27日首次被捕,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和美国副检察长肯·斯塔尔为他辩护。在狱中,他依然享受“特殊待遇”:被安置在棕榈滩县监狱的一个私人监区的他,在服刑三个半月后,被允许在规定的释放时间之外自由出入。

爱泼斯坦登记在纽约州性犯罪者登记处
2019年7月,爱泼斯坦再次被捕,面临最高45年刑期。FBI搜查他的联排别墅时发现了成千上百带有性暗示的照片,这也是著名“萝莉岛”的来历:爱泼斯坦会乘坐私人飞机,将毫不知情的未成年少女带到美属维尔京群岛的私人岛屿上,并在那里实施犯罪。而岛上据说布满了监控,录像带就是爱泼斯坦和他的女朋友用以此后威胁他们宾客的证据。
但,就爱泼斯坦被捕在一个月之后,他在曼哈顿监狱中“自缢身亡”,却没有任何目击证人。一系列阴谋论随即病毒式传播,说什么的都有,但是总结成一句话:爱泼斯坦肯定是动了某个“大人物”的蛋糕,自杀?被“自杀”还差不多!
据悉,特朗普在2007年得知爱泼斯坦的私人破事儿之后就与其疏远,而且在2024年大选时高调宣布自己将公布所有“爱泼斯坦名单”。然而真上任了,他又多次反悔,声称文件是民主党编造出来陷害他的,直到上周两院一致通过法案公布文件后才改口。

爱泼斯坦幸存者在众议院投票前发表讲话。图源:ABC News
根据新法案,接下来30天,或许会有更多劲爆内容放出。

然而仅仅是目前公开的文件,就已经足够让某些看似德高望重的公众人物身败名裂,晚节不保。即使看似“正经”的学界,也不例外。
就拿萨默斯来说,这位顶尖经济教授和爱泼斯坦经常就女性、政治和哈佛大学相关项目发表暴论。2018年,已婚多年、64岁高龄的萨默斯,甚至向爱泼斯坦询问怎么追一位来自中国的女性宏观经济学家。
萨默斯有时用代号“危险”来指代她,两人甚至一度开玩笑,模拟萨默斯与这位女性发生性关系的概率。

劳伦斯·H·萨默斯,图源萨默斯个人网站
爱泼斯坦这时候倒是毫不留情,告诉萨默斯他和这位经济学家发生点什么的概率接近为“0”,但是也说“她也碰不上第二个劳里·萨默斯了。”

女经济学家:那真是太好了,我谢谢你。
更炸裂的是,萨默斯的妻子也和爱泼斯坦写过邮件,说自己爱读“洛丽塔”,还推荐给自己的孩子......

被雷到外焦里嫩的外国网友们也在评论区刷起了表情包。

萨默斯并非唯一一位向爱泼斯坦寻求建议的美国高等教育界知名人士。根据新近公布的电子邮件显示,科学家们经常向爱泼斯坦汇报研究进展,并发送表达感激和钦佩之情。甚至少数情况下,他们会向爱泼斯坦请教如何应对性骚扰指控。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科学副教授马克·特拉莫 (Mark Tramo) 于 2018 年给爱泼斯坦发邮件,表示他计划将侃爷(Kanye West) 当年早些时候在白宫办公室的演讲纳入自己的课程,因为爱泼斯坦“对创造力很感兴趣”。2007年,当爱泼斯坦承认嫖娼罪名的消息传出时,特拉莫还写信表达了声援。
而现在,他开始极力甩锅:说自己是被时任哈佛大学教务长哈维·芬伯格首次介绍给爱泼斯坦的,而后者曾邀请特拉莫与爱泼斯坦坐在一起。爱泼斯坦当时是该大学心智、大脑和行为跨院系计划的董事会成员。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科学副教授马克·特拉莫
“我和当时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几位同事一样,对他的可怕罪行一无所知!我不知道他是个变态!”
此外,哈佛大学经济系客座讲师摩西·霍夫曼 (Moshe Hoffman) 于 2016 年写信感谢爱泼斯坦与他会面:“我非常享受与爱泼斯坦的每一次交流,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希望最终能由此写成一两本书。这对我意义重大。” 霍夫曼还列举了他认为社会科学领域最紧迫的问题,例如“我们的道德和政治观点从何而来?”
此外,名单上和爱泼斯坦相识的教授还有时任西华盛顿大学兼职讲师的詹妮弗·雅克特(Jennifer Jacquet)、罗格斯大学人类学和生物科学教授罗伯特·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并且对他直言,目前判定性侵犯的标准对于男性来说太高了;因性行为不端指控调查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劳伦斯·克劳斯(Lawrence Krauss)曾向爱泼斯坦寻求有关回应骚扰指控的建议......
部分教授获得了爱泼斯坦金主爸爸的巨额科研资金支持。一位曾经热情洋溢称赞爱泼斯坦的哈佛数学教授,收到了爱泼斯坦3000万美元的捐款。

从左到右,在爱泼斯坦文件中提到的美国学界人物:Larry Summers, Alan Dershowitz(哈佛法学院教授), Kenneth Starr(NYU法学院教授), Lawrence M. Krauss and Noam Chomsky(MIT语言学教授)
写在最后
大学早已不是立身世俗之外的象牙塔,而教授身份和名利的深度挂钩,也完美演绎了什么叫“拿人手短”——一边在课堂讲伦理道德,一边和丑闻缠身的富豪谈笑风生。说到底,学问是学问,做人是做人,这两门课有些人还真没一起及格过。
当学术圈也开始“向钱看”,我们留学生更要保持清醒:不必盲目崇拜任何学术头衔,真正值得尊敬的,是那些在名利诱惑前依然坚守底线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