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打开手机,拨通教会办公室的号码,背景里是一个录好的婴儿哭声。她紧张地说:“我的宝宝昨晚没奶喝了,已经饿了一整天了,我真的很需要配方奶粉。”
这名女子叫 Nikalie Monroe——退伍军人、TikTok 网红,同时也是一名药物成瘾辅导员。她没有孩子,却发起了一场社会实验:她想看看,那些天天强调“爱人如己”“帮助有需要的人”的基督教教堂,在真正面对“一名饥饿婴儿需要帮助”这样的求助时,会作何反应。
结果令人震惊。
她拨打了 43 家宗教机构的电话——大多是规模庞大的白人基督教堂——最终愿意提供帮助的,只有区区10家。相反,一些规模更小、信仰背景不同的教会和清真寺,却几乎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
1、一通带哭声的电话
Nikalie Monroe,这位来自肯塔基州小城的女子,做这场实验并不是为了博人眼球、制造噱头。
她如今是一名药物成瘾辅导员,在工作中,她常听到一些病人被教会转介求助,却最终只得到一句“我们没有资源”或“连件冬衣都帮不了”的回复。这让她开始质疑:那些自称慈善机构的地方,究竟是真正在践行信仰,还是只停留在口头上的宣示?

图源:chron
于是,她策划了一个实验:假装自己是一个拮据的单亲妈妈,有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奶粉用完了,孩子饿得在哭,甚至还录了婴儿哭声当背景音,拨通教会的电话,请求帮助。
她拨给43家机构,包括大型主流教会、小型白人教会、黑人教会、佛寺、清真寺等不同信仰背景。在这些电话中,大多数教堂拒绝了她的请求。
有些教堂首先问她是否是会员;有些则建议她去当地社区中心或合作的慈善组织,而不是教会本身直接提供帮助;有些表示他们确实有慈善部门,但申请流程复杂,需要几天或几周审核。
甚至当她表示孩子已经饿了一整天时,教堂工作人员只是说“你可以提交申请”,并未表现出紧迫感。

图源:tiktok
最有名的例子是休斯顿的 Lakewood Church(乔尔·奥斯汀所属)大型教会。该教会是全美最大的教会之一,其最近的净资产估计为 5900 万美元。接听电话的女士表示,可以向他们的慈善部门申请,但审批可能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
后来该教会回应称,电话应答员“有误”,本应引导她去教会支持的食物银行或危机孕妇中心。
有些教会则在被揭露之后非常公开地批评她;甚至有牧师在公开讲话中称她是“被魔鬼附身的女巫”,令人震惊。
2、温暖的意外:小教会与不同信仰伸出的援手
与大型白人教会的冷漠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肯塔基州,一家只有约 100 名成员的小型教堂接到了她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上了年纪、几乎可以当曾祖父的牧师。
听完她的求助,他几乎没作任何犹豫,就说:“你告诉我需要哪种品牌的奶粉。我现在就开车去买,然后直接送到你那里。”

图源:tiktok
数家黑人教会也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一些清真寺对她的求助直接回应:“告诉我们需要哪种品牌,地址在哪里,我们可以帮你。”甚至还有佛教寺庙伸出援手。在这些机构中,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同情与行动的结合。
当她将这些电话录音和对话片段上传到 TikTok 后,立刻引发热议。粉丝数从几十人骤增至几十万,许多人也开始打自己所在教会的电话,尝试做类似的测试。

图源:tiktok
她的行动引起了很多讨论:有人称赞她“做了一个必须被做的实验”,揭露了这些机构的双标。也有人批评她“欺骗性质太强”“道德上有问题”。
高层教会人物也被迫回应:Lakewood Church表示,之前的应答员确实做得不对,应该把人引导到教会资助的食物银行或危机孕妇中心。

图源:wkyt
另一方面,一位肯塔基小教堂的牧师(Johnny Dunbar)因为讲话真诚、行动直接,得到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引发的反响促使人们纷纷伸出援手,愿意出资帮助这个小型教会开展各项活动。该教会约有 100 名成员。
“这让我大为震惊。我多年来一直祈祷着。希望我们这个小小的教堂能够影响整个世界。”Dunbar说道。
Dunbar表示,该教堂已收到大量捐款,但捐款数额并未公开。这笔钱将仅用于帮助他人。
3、社会,宗教 ,美国政治的问题
美国的教会长期承担部分社会福利功能:在福利制度不完备、公共援助不足的背景下,教会常被视为“社区最后一道安全网”。但这次实验指出,大教会在真正紧急、个人的请求面前,往往依赖制度化流程(申请、审批),而不是即时响应。

图源:ministry
而小教会、黑人教会、穆斯林中心,具有更强的社区根基和信任资本。他们可能对来电者不设过高门槛,因为他们更熟悉邻里的困苦、熟悉“接地气”的互助。
而规模庞大的大教会(Megachurch)虽然财力雄厚,但组织庞杂、管理结构复杂,信任和互动更多通过中介(benevolence ministry)完成。这种中介使得慈善变得“远离个人”,更像处理事务而不是生命。

图源:chron
实验还触及美国福利制度的问题:背景是政府主要食品救助计划 SNAP(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因预算拨款问题出现困难。Monroe 的实验恰在这个制度性缺口之中进行,凸显宗教机构在公共福利中的角色与责任。

图源:chron
TikTok不是传统的道德审议舞台,但通过直播、录音、剪辑,Monroe 用“手机伦理”做了一次非常公开的道德问询。这说明,现代信仰机构需要面对的不只是上帝和会众,还有社会媒体上的大众伦理审查。
一个假电话,一段录好的哭声,就能撬动长期隐藏的一道裂缝。信仰机构是否真的在“救助有需要的人”?当救助不再是观念,而是真正面临生死、饿肚子的现实,多少教会会选择行动,而不是推诿?
令人欣慰的是,这次实验中也有很多机构证明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来自于规模,也不一定来自于主流。伟大的善意,有时是小声的、有时是伸出的双手。
也许,这才是她最想揭示的:真正的慈善,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当你电话里听到哭声时,有人愿意马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