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去世前一小时,他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

2011年10月5日,摄影师阿尔伯特·沃森(Albert Watson)突然接到苹果总部打来的电话,请他立即发送一张照片。

一小时后,他的手机收到一条通知: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去世。

那张黑白照片,成了乔布斯的遗照。

也成了近20年来,最经典的黑白肖像照。

时隔多年,阿尔伯特对那个拍摄的早晨记忆犹新。

拍摄9点开始,8时55分,工作人员神色紧张跑来叮嘱:

“乔布斯非常不喜欢拍照,所以......”

8时59分,乔布斯踩点出现,阿尔伯特“先发制人”:

“本来约好拍一小时,但我觉得半小时就够了。”

白色背景、干净光线、简洁构图,阿尔伯特对乔布斯说:“想象一下你面前坐了很多人,他们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你坚信自己是对的。”

“这很容易,这件事我每天都在做。”

最终,这个坚定果断的形象定格在胶片中。

工作人员表示,这张照片后来一直摆在乔布斯的桌面。

不爱拍照的他笑说:“这是我拍过最好的照片。”

然而,阿尔伯特的神作,不止于此。

《VOGUE》著名创意总监格蕾丝·科丁顿曾打趣问道:

“用得着每一张都那么震撼吗?”

阿尔伯特左眼闪着一丝微光。

“当然。”

他拍的珠宝大片,珍珠是蒙目的星云,钻石是鬓角的银河。

他拍的超模,黑白的光影汇成流动的河流,嘴角的黑痣化作太阳的耀斑。

机械巨物,蒸汽弥漫,身穿香奈儿黑缎亮片礼服的模特站在工厂的天幕下。

钢铁和丝绸,反差之美。

远山礁石,碧浪蓝海,身着酒红色礼服的女孩坐在沙滩之上。

风吹金发,油画质感。

他拍的波姬·小丝,华贵优雅,眼神却又多了几分脆弱和怜悯。

他为《艺伎回忆录》封面掌镜。

章子怡肤白唇红,目光如水,飞乱的发丝若水墨流溢。

他拍的时装特辑,织物在风中漂浮,褶皱似水下生物呼吸的腮。

网友看了也称赞:

“连素来僵硬的Gigi,都有了灵性。”

业界将阿尔伯特称为“肖像大师”、“光影之神”,《VOGUE》更写道:“他的镜头中有一个宇宙。”

但阿尔伯特更喜欢称呼自己为“独眼巨人”。

“我生下来右眼残疾,只有左眼能看到光明。”

独眼看世界,反让他把人间看得更细致,将凡尘看得更不同。

阿尔伯特曾表示,要创造艺术,就不能不学无术。

他学习绘画、素描、平面设计、雕塑和陶艺,考研成功后又进修电影和摄影,后来更拿下了博士学位。

“我一直是个学生,永远都是。”

年过80的他在采访中谦逊道。

21岁生日那天,妻子伊丽莎白送给他一台富士35毫米相机。

阿尔伯特的摄影生涯正式开始。

一开始,他只能接一些散工,拍摄橱窗,拍拍广告。

但他却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理解,用寻常之物惊艳众人。

他拍一颗蜜桃,水滴却成了娇嫩的春天。

他便让春天流动在模特的五官之上,冷泉凝光。

他拍雨天车玻璃外的小径,树影漫漶像哭湿的睫毛。

他把朦胧裹在了舞者的身上,风有形状。

阿尔伯特说:“对摄影师而言,最强大的武器不是相机。”

“而是个性。”

他会让悬疑惊悚大师希区柯克手抓一只大鹅,脸上露出一种“很抱歉,杀死了它”的神情。

荒诞,奇妙。

他也会让黑珍珠Naomi Campbell隐于日光之中。

光天化日之下的黑暗,阳光普照下的剪影。

巧妙,独特。

还大胆到让滚石乐队的主唱和一只豹子挤在逼仄的车厢里。

他在两者之间设置了一层透明玻璃隔开,正好卡在双页杂志的中缝。

阿尔伯特强调:

“照片的内容比技术细节更为重要。”

他一只眼睛看天涯,从自然中悟出了人像的真义。

“人脸也有山谷、丘陵、山脉和悬崖。”

阿汤哥的“深谷高峰”,英气十足。

小李子的远山淡影,锐气俊朗。

他聚焦阿佳妮独有的鬼魅迷人。

双眼像是山谷中升起的一轮满月,勾魂夺魄。

他定格寡姐的明媚甜蜜,一抹红唇,两缕淡眉,犹如山花展蕊。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阿尔伯特能拿下100多张《VOGUE》大片。

他卷内容,而不是卷技术,将静态的图片电影化,光影绘故事。

绝不是空泛肤浅的唯美。

他卷艺术,而不是卷器材。

阿尔伯特直言,每次拍摄前,他会去熟读人物的背景和作品,大量观阅电影和画册,从而形成系统的审美风格。

“而如今的摄影师可能拿起最新最好的数码相机就立刻开始拍摄。”

他曾把自己比喻成“顽固的旧党”。

拍照时,乔布斯曾惊诧于阿尔伯特还在用胶片摄影,并预示道:“你知道,很快数码技术的质量就会比胶片更好。”

多少年后,苹果的摄影质量已突飞猛进,阿尔伯特也学习了特效和后期,但日常还是喜欢用胶片。

“那是一个神秘的仪式。”

阿尔伯特将胶片的冲印,形容成摄影师的燔祭。

在暗房的幽幽红光中,一张照片的诞生变成一场光与暗的对话。

“你亲手操控显影液的浓度,决定曝光的秒数,你不再是图像的旁观者。”

“你是这个刹那的共谋。”

他享受随机和错误,毫厘之间偏差导致的诗意。

“那些被丢到垃圾桶中的‘失败之作’,也藏着一抹意外降临的美。”

可能是珠宝的幽微反光,可能是烟雾的深浅变形。

阿尔伯特闭目细细道来:

“它有一种丰富的美感,一种奇特的美感,甚至可能还有某种浪漫的气息。”

“我只有一只眼睛,我用它为我的世界定影。”

面对科技日新月异,业界的新人辈出,阿尔伯特依然乐意做个“吃古不化”的老顽固。

他笑起来大胡子像一棵茂密的老树:

“现在,很多时尚从业者只关注图像的即时性,新鲜的照片,华丽的后期,在网上得到的点赞和评论。”

“但我更看重时间。”

当时间的巨浪把生命冲刷成尘埃,那些留在历史里的图像才是值得审视的作品。

今年,阿尔伯特已经83岁高龄,记者问他会不会退休。

他笑了。

“对摄影师而言,坏消息是你永远不会退休。”

“好消息也是,你永远不会退休。”

那一刻,这位老者像是下定某种决心,在生命的遥遥长河里,他决定用唯一的眼睛,去看遍这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