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零工经济迎来重要转折,两大外卖平台 Uber Eats 和 DoorDash 与运输工人工会达成的里程碑式协议,正在推动行业迈向统一的最低工作标准。根据提交给公平工作委员会的草案,这套标准将包括最低收入“安全底薪”、纠纷处理机制、事故保险以及法律代表权等内容,为长期依赖按每一单计酬的骑手提供更稳定的收入保障。草案显示,建议的最低时薪为 32 澳元,相当于为多数骑手带来约 25% 的收入提升,被相关行业形容为可能“改变生活”的增幅。

该协议是经过多年谈判和争取后达成的结果,是全球首次由外卖巨头与工会共同拟定统一底薪标准的尝试。如果获得批准,新标准最快将从明年 7 月起正式生效。工会表示,这一改革将终结骑手在繁忙时段收入不稳、在淡季甚至低于最低工资的状况,也将修补行业在安全和责任归属上的长期空白。过去几年中,零工平台在事故处理、福利保障以及收入透明度方面饱受争议,这次协议被视为推动行业回到制度化轨道的重要一步。

Uber Eats 与 DoorDash 双方均公开支持新方案,认为改革将为快速扩张但监管缺失的零工行业带来更清晰的运营框架。企业也强调,提升标准不代表牺牲灵活性,新的制度仍允许骑手自由选择工作时间,而更高的底薪和更完善的保障,有助维持行业稳定与劳动力持续供给。业内人士指出,两大平台的支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包括此前 Menulog、Foodora 与 Deliveroo 因本地市场竞争激烈与成本攀升而相继退出澳洲。

这项协议也被视为澳大利亚在零工经济监管上的关键里程碑,为未来不同平台、不同工作形态制定共同标准奠定基础。随着公平工作委员会接下来展开评估,行业、企业与骑手的关注焦点将集中在改革是否能够平衡成本、灵活性与收入保障。若标准顺利通过,澳大利亚外卖行业将迎来一次结构性转变,并可能成为全球零工监管的示范案例。
#01:
印度移民
正大批涌入维州
最近,一位在澳洲智库从事社会经济政策研究网友称,几周时间内,维州的ROI已经递交了7万个,其中印度人占了44%!
中国虽然排在第二,但只占了10%。

图片来源:小红书@石头剪刀我
其实早在4年前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在当时,就有36%的印度移民选择墨尔本,近年来这个数字还在逐渐上升。

图片来源:liveinmelbourne.vic.gov.au
而这位网友所说的维州ROI申请44%来自印度,我们并没有搜到官方数据,不过最近的维州,确实是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印度人。
大批印度店铺在墨尔本开业,前两天,在墨尔本东南Narre Warren的Westfield Fountain Gate新开的印度金店,门口张贴着著名印度女星的海报,店内乌央乌央的全是印度人。
印度学生在美国和英国等传统留学热门国家对国际学生及毕业后工作政策进行收紧后,纷纷转向澳洲。
甚至墨尔本街头,还能看到澳洲印度家庭集体出动,在路边“捡垃圾”...
在整个维州越来越印度化的同时,维州政府却依旧在想尽办法的欢迎更多印度人的到来。
#02:
维州公布战略计划
目标吸引45万印度游客
近年来,维州“印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不少当地民众对印度人的大批涌入颇有微词,但州政府却选择无视这些声音,反而持续深化与印度的合作,将目光锁定在印度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上。
近日,维州政府旅游、体育及重大活动部长史蒂夫・迪莫普洛斯在接受独家采访时,抛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目标:未来几年内,将印度赴维州的年度游客人数从当前的22.3万翻倍至45万,让印度成为维州旅游经济的核心增长引擎。
目前,维州每年接待的22.3万印度游客,已为该州经济直接贡献 8.1 亿澳元。
更关键的是,印度现已成为维州增长最快的旅游源头市场,主要由休闲旅游、学生群体出行和商务旅游三大需求共同推动。
迪莫普洛斯强调,印度绝非简单的 “交易型市场”,而是典型的 “关系驱动型市场”。
“持续出现、保持可见度和真诚参与,是建立与印度合作伙伴信任的关键。”
所以,过去十年间,维州政府与维多利亚旅游局通过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和文化交流项目,持续深耕印度市场。

图片来源:travel.economictimes
为了实现游客量翻倍的目标,维州政府制定了一套多维度的战略路线图,从培训、航空、住宿三大关键环节全面发力:
设立专属学院
针对印度市场的特殊性,维州创新设立了“印度旅游学院”。该学院专为当地旅游运营商量身打造,提供结构化的出入境旅行培训,通过聚焦印度市场的专业模块,帮助运营商掌握与印度旅游贸易伙伴沟通的知识和工具,让双方合作更顺畅、服务更贴合印度游客需求。
扩容航空网络
目前,仅有印度航空和澳航运营墨尔本与德里之间的直飞航班,有限的运力成为制约游客增长的关键瓶颈。
为此,维州政府正积极与多家航空公司洽谈合作,不仅探索引入IndiGo等正快速扩展长途网络的印度本土航司,还在强化中转通道。
通过新加坡航空、泰国航空、马来西亚航空等合作伙伴增加一站式中转服务,仅过去一年就助力印度赴维州游客从18万跃升至22万。
部长表示,“每增加一条线路,都能让墨尔本离印度游客更近一步,这对实现45万游客目标至关重要。”
住宿资源充足
硬件配套方面,部长表示,墨尔本CBD拥有超过 2.6 万间酒店客房,全州每年可提供超过 2400 万个房间,充足的住宿供给和灵活的入住率,足以支撑游客量翻倍后的接待需求。
也就是说,在维州的一系列操作下,未来我们还会在墨尔本乃至整个维州,看到越来越多的印度人...
#03:
印度大姓
已成维州最常见姓氏
202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墨尔本印度裔移民占全市总人口的3%。自2001年以来,墨尔本出生的印度裔移民人数已增长三倍多。
二十年前,澳大利亚出生的大多数孩子都姓Smith, Williams, Brown 或Jones之类的姓氏。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澳大利亚的这种趋势发生了变化。
虽然澳大利亚几乎所有州都出现了这种变化,但出生、死亡和婚姻数据显示,维州的姓氏变化趋势最为显著。

图片来源:theguardian.com
Singh,意为“狮子”,是锡克教社区和印度北部印度教徒中常见的名字;而Kaur,是锡克教社区中女性的另一个常见名字,位列第三。
与此同时,常见的越南姓氏Nguyen位居第二,并已连续二十多年保持这一位置。
其他南亚姓氏,包括Patel、Sharma、Ali、Gill和Sandhu,也跻身前20名。
像Smith, Williams这样的英文姓氏在维州最常见的姓氏列表中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
维州新生儿大多拥有印度姓氏的趋势表明,目前移民人口正在增加,尤其是印度裔移民。
早在2014年, Smith还是维州最常见的姓氏,而Nguyen是第二常见的姓氏。
十年前,Singh是澳大利亚该州第三大常见姓氏。而在2004年,它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常见姓氏之列,如今已然位居榜首,足见印度移民增长之迅速。
最后
其他国家都在限制印度移民,
然而澳洲的印度人却越来越多,
维州的新战略下,
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印度人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