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分手费!”轰动全网的跨国“农夫与蛇”,里面的人性不堪一击……

一个极其穷困的人变得有钱之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今天的案例让我见识到,一个极其穷困的人变得有钱之后,会彻底的改变自己的人格底色,脱胎换骨,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昨天,一则“杜克一哥20万分手费”的新闻直冲热搜,而翻开他们之间的经历,才发现这个新闻简直堪称人性检验的样本。

故事的最初,是一个叫“杜克”的中国博主,环游世界到了孟加拉国这一站。

这个国家,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约60%的人口无法实现温饱,35%的国民,月收入仅两三百元人民币。

大部分人都住在贫民窟里,那里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穷,是他们无法摆脱的命运。

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当地小伙,杜克叫他为“一哥”,因为会一点英语,杜克很快就跟他成为了朋友。

那时的一哥,是一个最底层的普通人。

他以拉人力三轮车维生,一家人住在一个贫民窟里,每天的收入仅仅几百塔卡(100塔卡相当于人民币5块钱),生了病都治不起,可以说是孟加拉版的“骆驼祥子”。

可是,他身上的闪光点,却吸引了杜克这个异乡人。

他善良,印度教里的女孩嫁妆高得吓人,他这么努力,就是为了给妹妹攒嫁妆。他深知嫁妆不容易,所以没有让自己的妻子娘家掏高额彩礼,这件事一直都瞒着家里人。

他也很热情,充满义气。为了让杜克少花冤枉钱,一哥带着他去很远的地方消费,就是因为那里的衣服更便宜,他还竭尽全力地和摊贩讨价还价,生怕杜克吃亏。

最让杜克感动的是,他想带一哥去吃点好吃的东西,比如肯德基。

但一哥却连连拒绝,说这是上等富人才能去的地方,他们穷人去不了。

那时,他的眼里充满了真诚、质朴。

也正因如此,杜克做出了一个善举:他出钱帮一哥把人力三轮车换成电动三轮车,让他可以轻松地赚到更多的钱。

一哥一开始也坚决拒收杜克递来的现金,但盛情难却,他不断感谢:“你给我的车像钻石,够我用一辈子了”。

这一份双向奔赴的友谊,惺惺相惜,跨越了国界和语言,感动了无数人。

故事原本到了这一步,就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但现实往往不是童话,它充满了荒诞,有一种猝不及防的黑色幽默。

故事从哪里开始变味了呢?

大概是从杜克频繁往返孟加拉,又邀请一哥到中国来旅游,见证了杜克的“实力”开始。

从中国回去之后,一哥的状态肉眼可见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发福了,老婆也开始穿金戴银了,一家人从贫民窟搬到了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连家里赖以生存的电动三轮车,都放在角落里吃灰。

那么,要养活他们一家人,钱从哪里来?

事实证明:拯救你的不一定是上帝,也有可能是你的好兄弟。

只要一没钱,一哥就开始联系这个“中国兄弟”。

一哥老婆生孩子时,他频繁给杜克打电话,实则是暗示杜克要掏生孩子所产生的救护车、住院费等相关费用。

就连孩子出生之后的奶粉奶瓶钱,都等着杜克掏钱买。

一哥在直播时,会把杜克送的智能手机藏在身后,对着粉丝营造孟加拉人容易满足的淳朴人设,转头却悄悄计算杜克的直播打赏的分成。

当初那个得到一点点资助就诚惶诚恐的一哥不见了,现在的他,理所当然地享受一切馈赠,甚至还想要更多。

而最让网友愤怒的是,一哥的老婆生了孩子,按照当地的风俗,要买羊招待亲友。

但一只羊是他从前30个月的收入,放在之前,他们一家可能想都不敢妄想。

然而这次不同了。

一哥带着杜克一起去了羊贩子那里,丝毫不在意价格,大手一挥就是要全部的羊,整整6只。

实际上在孟加拉,只有超级大富豪才会宰杀6只羊宴请全村。

杜克见他买这么多,劝他讲讲价,但此刻的一哥,哪里还是从前那个朴实汉子?

他百般不情愿,生怕讨价还价拉低了自己的身价。

到最后要付钱了,他支支吾吾地说自己没带够钱,言下之意就是要杜克掏钱买羊。

这完全就是把兄弟当成血包了。

无奈之下,杜克也只能帮他出了这个钱。

但当真诚被算计代替,当一份朴实的友情里掺杂了太多的利益,杜克知道,是时候道别了。

他决定在离开孟加拉的当天,用一笔巨款为这段情谊做个体面了结。

当天,杜克将约230万塔卡(加上之前的差不多20万人民币)的现金摆在一哥面前,明确表示这笔钱用于资助他开设商铺,从此让他开启新的生活。

对孟加拉底层民众而言,这笔钱相当于33年的总收入,足以彻底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杜克此刻或许对他仍存一丝期待,盼着一哥能像从前那样推辞,或直接拒绝。

但一哥没有丝毫犹豫与推辞,好像这是他应得的,他只是机械地说着兄弟情深之类的空洞煽情话,全程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眼神和之前的善良淳朴完全不同了。

杜克头也不回地走向机场,两个人没有拥抱,没有告别,这场曾感动全网的跨国友情,最终以金钱交付的方式,完成了最冰冷的切割。

或许,他们的结局,就藏在了一哥所穿T恤的字样里:“MAKE MONEY. NOT FRIENDS”(赚钱至上,而非友情)。

就在他收到这20万巨款后不久,有网友拍到了一哥的真实画面:

画面中的他,挺着大肚子,抽着烟在高档消费场所,状态悠闲惬意,与此前贫困淳朴的人设形成巨大反差。

这一画面引发全网哗然,很多人为杜克感到不值,觉得他的真心简直是喂了狗。

全网的热议中,这件事能窥见的人性道理,实在是太多了。

一、乍富的穷人,有钱也很难轻易走出泥潭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个人每天睁开眼就为吃饭发愁,突然拿到一大笔钱,他第一反应会是啥?

肯定是“我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我得赶紧享受一下!”

所以一哥有钱后就去吃喝、高消费、打台球,很符合人性。

就像饿狠了的人见到肉,必须先吃个饱。这是在补偿自己过去亏欠的人生。你让他拿钱去开店、去学习,他根本顾不上,他得先治好心里的“饿”。

因为穷,他们没有太多知识的积累,自然就没有开阔的眼界。

一哥长期生活在贫民窟,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活下去,怎么搞钱。

所以,他们这类人的身上,动物性很强,他们会狠狠地盯着自己的眼前的猎物,死咬着不放。

当他们发现从杜克身上能轻易搞到钱之后,就会放弃所有的勤劳和努力,失去原本身上最美好的品质,只琢磨着如何从杜克身上搞到更多的钱。

在他们身上,已经失去了感恩、双赢、互惠互利等更高层次的思想,但谁都不想当血包,这也是杜克一定要离开的原因。

等几年后一哥一家人把那笔钱挥霍完,他们有极大可能,他们还会再次陷入贫困的泥沼之中。

二、想要毁掉一个人,就无条件地满足他

一哥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最大的原因在杜克身上。

一哥只要开口要钱,他基本都会给,但这样无条件的满足之后,只会把他的胃口越喂越大。

迫于无奈,也为了堵住粉丝的口,他害怕别人说杜克拍一哥一家人没有分一分钱给他们,于是干脆直接留下20万走人。

但这个举动,恰恰害了一哥一家人,哪怕直接买个店铺给他也会更好。

他们拍视频涨粉丝赚钱,对于杜克来说,离开给20万撼动不了他的根基,他一直拥有赚钱的能力。

而失去了杜克的一哥,以后的人生会断崖式下落。

因为他习惯了伸手要,一旦要不到了,他们一家只能打回原形。

哪怕有了20万巨款,他们也不会想着马上去开店,只会想着先如何享受生活,几年之后就会挥霍完。

因为他体验过了不用风吹日晒、每天能闲逛打台球的日子,就会一直陷进去。

等到钱花完了,你让他再回到过去,像头老黄牛一样去蹬三轮,他心理上就再也回不去了。

他会觉得:“我现在已经不是干这种活的人了。” 这跟懒不懒没关系,而是他的“身份感”变了。

就像现在的一哥,买东西也不屑于像之前那样去杀价,买6头羊就直接给全部的钱。

穷人一旦尝过甜头,就很难再去过苦日子,而杜克一直在对一哥无条件满足,其实就是毁了他。

当一个人拥有了高消费的心性,却没有与之匹配的赚钱能力,这是最惨的毁人方式。

三、不要轻易介入他人的命运

故事原本的结局,如果停留在杜克送一哥电动三轮车那里,就是完美的结局。

但恰恰是因为杜克几次三番回到孟加拉,并带他来中国,才发生了转变。

那是因为,过多的羁绊和纠缠,让杜克介入了一哥一家的命运。

他把一哥当成朋友,见证和参与了他从落魄到发达,甚至参与了他生孩子这样的人生大事。

因为纠葛太多,他自然而然地就会替他担心,他养得起孩子吗?没钱了怎么办?

这不是圣母心,而是人性中慈悲的选择。

而恰恰是这一份慈悲,让他背负了一哥一家的命运,让那些本该他们自己完成的课题,加在了杜克的身上。

所以杜克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拿钱支助他们一家,最后离开也要拿20万给他们。

但是,如果几年之后一哥没钱花了,再打电话给他时,他又该如何应对?他又怎么忍心不给钱?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那句话:

你同情谁,就会背负谁的命运;

你可怜谁,就会承担谁的遭遇。

你泛滥的好心和善良,很难换来好的反馈,对方不会因此感恩,反而自己成为了那个疲惫、消耗的人。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要修的因果,你不能代替别人承担他们的命运。

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能量,也永远不要低估别人的执念。

放下渡人之心,接受他人命运,是每个成年人必修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