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2点我给妈妈打电话时,她在哭着喊。过了一会儿电话就断了。之后再打,就是语音信箱。”
这是无数宏福苑居民家属的最后记忆。这场城市悲剧,让整个香港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时刻。

11月26日下午2点51分,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突发大火。这场火在短短数十分钟内失控,从三级连跳至五级,成为香港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城市火灾之一。
火势升级时间线:
14:51 接报起火
15:02 升为三级
15:34 升为四级
18:22 升至五级(最高前一级)
几乎同时,多座大楼外的竹棚架和棚网被引燃,火屑高温坠落,疑似直接点燃相邻楼宇外墙,形成罕见的 “跨楼燃烧”。
黑烟直冲高空,甚至飘到数公里外的沙田区。

截至11月28日凌晨:至少83人死亡,76人受伤,多人曾一度失联,数十人仍在医院抢救,一名消防员殉职、多名救援人员中暑入院。
这成为了香港城市历史上最伤痛的一天。

居民事发时几乎没有时间反应。一名居民回忆,当天下午两点多曾打电话给母亲,电话里传来哭喊声,不久电话中断,再拨打已转入语音信箱。另一位住在五楼的住户陈先生说,他当时完全没有听到火警警报,只是在接到家人电话后才意识到大楼着火。

他住处楼层较低,最终抱着养了12年的狗沿楼梯逃下楼。他说宏福苑的建筑布局像一个“巨大烟囱”,电梯分层停靠,烟向上攻时,高层住户几乎没有逃生空间。

宏福苑建于1983年,楼龄超过40年,全苑1984户,多为在此居住几十年的老年居民,因此火灾发生后,大量失联者为长者。

陈阿姨与丈夫当天外出喝早茶,看到手机才知道家中失火。
赶回大埔时,她的家已完全被烧穿,她说这场火“烧得呼天抢地”,竹棚架从高空落下,“有家归不得”。

27日至28日,消防持续进入大楼内部搜救,由于温度高企,仍有部分楼层需要降温以防复燃。救援期间,共动用117辆救护车、8架钢梯车和4架无人机,全面搜查31层楼宇的所有单位。

27日上午,救援人员在31楼成功救出一名男性长者,傍晚又在16楼楼梯间找到另一名生还者。

与此同时,那打素医院收到大量市民自发捐赠的饭盒、饮品、毛毯与充电器,有志愿者在人链中传递物资。由于物资过量,相关组织甚至呼吁暂停捐赠以免浪费。

民政事务处随后在大埔及附近地区设立八个临时庇护中心,包括广福社区会堂、东昌街社区会堂、大埔社区中心、富善会堂等,安置数以千计居民,并在学校开设临时休息场所。

入境处亦派员前往安置点,协助居民补办身份证、回乡证和护照。

27日下午,部分失联者家属被通知前往距离宏福苑约百米的广福社区会堂进行遗体照片和遗物辨认。记者在现场看到,家属分批进入,会堂内气氛沉重。
一名中年女性确认后含泪离开并向工作人员致谢;也有年轻居民表示,找不到家人的信息,只能继续等待。警方表示,会堂主要负责辨认无生命体征者,其余伤者均已送往各区医院。

在宏福苑周围,一名白发义工举着寻人启事向路人询问是否见过失联的一名五岁女孩和一名外佣。他说,这两人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但“找到一个算一个”。
随着火势得到控制,外界开始关注火灾为何会在如此短时间内以如此规模蔓延。
宏福苑自2024年7月起启动大规模维修工程,总费用达3.3亿港币,每户需在半年内缴付15万至19万。施工方为宏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外墙保护措施包括以发泡胶板覆盖玻璃窗,以防施工损伤。
然而,这种发泡胶材料易燃,在大火中大量燃烧,部分居民回忆,风大时这些泡沫屑甚至会被吹进室内。
消防及保安局表示,大楼外墙的保护网、防水帆布及发泡胶材料疑不符合防火标准,火势蔓延速度“极不寻常”。央视报道亦指出,发泡胶极易燃,或成为火势迅速攀升的重要原因。
27日上午,香港警方以“涉嫌误杀”拘捕负责大厦维修的工程公司三名负责人,包括两名董事及一名工程顾问,年龄介于52至68岁。警方正进一步调查发泡胶材料是否违规使用,以及棚架安装与外墙施工是否存在严重安全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