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火完成灭火程序,已致94人遇难

逝者安息。

这可能是香港自1962年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火灾,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将其定性为“重大灾难”。

截至发稿,香港宏福苑发生的这场大火,已经造成了94人死亡,78人受伤,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今天凌晨,这场大火完成了灭火程序,现场已经没有火光。

可七座大厦已被烧得面目全非,无数在这里住了30、40年的港人在一夜之间无家可归,还有人则被火海与浓烟无情地吞噬。

这场悲剧,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五级大火,重大灾难

宏福苑小区,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其包含8座大厦,大厦每座31层,楼龄均超过40年。

根据2021年香港政府的人口普查,小区居住人口为4600多人,其中不少都是上了岁数,在此住了30、40年的老港人。

在火灾发生前,宏福苑小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外墙维修工程,8座大厦都被密集的竹制脚手架和防护网所包裹。

而这,或许就成了这场惨剧的罪魁祸首。

11月26日下午2时51分,小区中宏昌阁外的脚手架突然起火,并开始迅速蔓延。

在相关的报道里,有住在宏昌阁旁边宏建阁的住户,大约在下午3时左右闻到烟味,听到“竹棚爆开”的声音,并在打开房门后后看到了滚滚浓烟。

据该住户回忆,在他逃到楼下的全过程里,都没有听到火情的警铃声。

据前期逃离火场的一些幸存者说,现场的火警警铃一直没响,物业公司也并没有大声通知大家疏散。

很多人都是通过手机互传消息和看到火星坠落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这也让很多人错过了最佳的逃离时间。

下午3时2分,首批消防人员在接到报案的15分钟内,抵达现场并开始了扑救工作。

此时,该火灾的火警分级,是可以被称为“严重”的三级,现场浓烟滚滚,大量住户被困。

在澎湃新闻的报道里,有住在宏福苑旁边的居民说火烧得特别快,风一吹就往楼上冲,烧得“砰砰”响。

而消防车虽然来得很及时,但水枪中的水只能打到10楼,再高就不行了,没法阻止火焰扑向其他楼宇。

所以有住同小区宏仁阁的住户,在下午4点接到消息赶回家时,发现自己住的大厦“还没被烧到,但也不让进去”。

到了下午5点,宏仁阁也被大火所包围。

与此同时,陆续有人幸运地逃离了火灾现场。

据香港01的报道,住在宏昌阁23楼的一位住户,就在火灾发生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一边与楼外的丈夫保持通话,一边向下逃生,最后被消防员救出。

但也有人被浓烟和火焰封在了高层,一开始还能用电话与外界联络,但渐渐就失去了通信。

有从事工程行业的人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开放楼宇的外棚一旦起火,内部门窗就会被浓烟所包围,极难逃生。

“不是烧死、热死,根本是焗死。”

〓 视频来源:我们视频

在灭火的过程中,有8名消防员因此负伤,1名消防员出现了热衰竭症状。

而一名叫何伟豪的消防员,则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昏迷,在下午4点41分因公殉职,年仅37岁。

在相关的报道里,他原计划要在今年12月和女友成婚。

到傍晚6点22分,宏福苑火警被提升到了灾难性的五级——

这意味着火势已经难以控制,需要动用全港的资源来协助灭火。

从外看去,宏福苑小区的八栋楼里,有七栋都已经燃烧了起来,其中一些高楼外的脚手架已经被完全烧光了。

为了扑灭大火,全港共出动了1200多名消防和救护人员,200辆消防车和100辆救护车,在现场安置了11条消防喉和8部旋转台钢梯车。

但由于火势过大,楼体内温度极高,致使救援工作推进举步维艰,只能停留在低楼层。

在大火蔓延11小时后,到27日凌晨2点,火势才逐步受控,救援人员开始将搜救范围向高层推进。

目前,消防员已经成功救出55人。

27日傍晚6时45分,火灾第一次报警后的第28小时,消防员还在16楼的楼梯间搜救出一名幸存者。

被救出的居民则陆续被送往了周边的医院,多数伤者因烟雾而造成了吸入性气道创伤,部分老人和孩子需要戴上氧气面罩协助呼吸。

而在突如其来的灾祸面前,许多香港市民自发将水、食品和衣物,捐赠到火灾现场和临时搭建的庇护中心。

多家企业和基金会也行动了起来:

周大福、字节跳动、小米、安踏、特步等企业纷纷在第一时间宣布捐出千万港元,用于灾情后的安置与抚恤。

27日凌晨,香港警方因这场火灾紧急拘捕了三名相关男子,指控其有误杀的嫌疑。

这也让人们在悲痛的同时开始思考:

为什么这场大火会如此严重?

到底谁,才应该为这场极其可怕的大火负责?

60年来最大火灾,何以如此严重?

此次的火灾,无论关注度之高,还是受灾情况之严重,都是香港多年来所未见。

然而,关于火灾的起因,迄今仍未有来自官方的盖章结论。

不过,从香港本地媒体的报道探查,以及27日凌晨的记者发布会信息,已经有一些被高度怀疑的危险因素,逐渐浮出水面。

根据警方透露的情况,目前已被拘捕的3名嫌疑人,来自同一家工程公司。而这家公司,在本次的宏福苑维修工程中,负责保护网、防水帆布、发泡胶等材料安装。

警方相信“该工程公司负责人严重疏忽,导致火势迅速蔓延,造成重大伤亡”。

对于所谓的“疏忽”具体指什么,警方也给出了初步的解释:

在起火后,外墙物料着火后的蔓延程度,较一些合规格物料远远猛烈和蔓延得快,疑未符合防火标准。

外墙的脚手架、防护网可能是主要的燃烧物,但火源目前仍未能明确。

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类事故中的火源,最常见的是工人未熄灭的烟头。事故发生后,在社交媒体上也流出了一些视频,显示有工人在脚手架上吸烟。

不过流出画面是不是宏福苑、是否与此次火灾有关不得而知,相关疑问只能等待有关部门的进一步调查了。

当天的干燥、大风天气环境以及脚手架与楼梯之间的“烟囱效应”,则为火势蔓延提供了绝佳的外部条件。

紧贴大厦外壁的棚架与墙身之间形成了密闭的狭小空间,一旦低处起火,高温气体迅速通过强大的对流作用向上猛冲,将火焰垂直带到顶层,瞬间将整片外墙化为火海。

同时,滚滚的浓烟,完全封锁了逃生通道,让自救的希望更加渺茫。

〓宏福苑内部结构图 图源:宏福苑业主立案法团

更要命的是,宏福苑的楼间距只有十多尺(不到4米),在干燥、大风的环境下,火势一发不可收拾,蔓延至邻近几座高层,在短短一个小时,就吞噬了七栋大厦。

〓 由于天气干燥、大风,香港天文台于2025年11月24日发布了红色火灾危险警告。

多种外界因素的叠加下,火势进展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起火的居民楼最高楼层31层,楼高近百米,而在香港消防队的官方上,列出的最高的登高消防车只有56米。

云梯力不从心的同时,燃烧的外墙,也让消防队进楼内部“从下往上”“从楼底到楼顶”推进救援极为困难。

这场易燃、难救的火灾,最终酿成了惨痛的代价。

历史不会重复 ,但会押韵。

宏福苑大火后,有网友翻出了前一段时间的 TVB 热播剧《新闻女王2》,其中有一段赫然提到了1996年的嘉利大厦火灾事件,与此次事故如出一辙:

同样因施工中的隐患而起,同样借助“烟囱效应”迅速扩散,同样造成巨大伤亡……

没有一场火灾是凭空而起的。

在成为吞噬一切的火龙之前,火星已经在暗中潜藏许久。

隐患早已埋下

本次事故中,外立面使用的竹制脚手架,引起了众多媒体和民众的关注。

用竹子而非钢材搭建脚手架,是一种“香港特色”。

在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已经逐步淘汰了竹制脚手架。比如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就在1994年发布了《关于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停止使用竹脚手架的通知》。

在这份30多年前的通知中,提到了竹棚架存在一系列安全风险,其中就包括:

在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施工现场极易诱发火灾事故。

在西方国家,竹脚手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也几乎绝迹。

但在香港,竹棚架至今仍是建筑和大型维修工程的主要选择,尤其是在旧楼改造和狭窄环境施工中,占据了极高的市场份额。

香港政府不是不知道竹制脚手架存在的问题,但想要改变现状,一直遇到相当的阻力。

今年3月,香港政府宣布将逐步淘汰竹制脚手架,转而采用防火钢材。

然而事故不等人,亡羊在补牢之前。

希望这次大火能够成为一个契机,无论是成本、环保,还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都应当让位给安全本身。

如果说竹制脚手架是先天隐患的代表,对防护网的质疑,则直指施工方偷工减料。

根据香港屋宇署《竹棚架设计及搭建指引》和劳工处《竹棚架工作安全守则》,搭设竹棚架,必须要覆盖阻燃材料制成的防护网。

香港本地媒体采访了从业人员,多位业内人士都提到,本次的防护网,很可能在阻燃性能上不达标,否则不至于燃烧状况如此惨烈。

在实践中,的确有很多施工方会以次充好,原因很简单:

使用阻燃材料制作防护网,成本要高得多。

这次大修的承建方宏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就曾多次出现违规事宜或被检控。

因此,对于维修工程本身,不少居民早有担忧。

去年9月 ,就有市民

就宏福苑施工所用的“棚网阻燃”问题咨询有关部门。彼时香港劳工处给到的公开回应是:

根据现时劳工处所执行适用于建筑地盘的安全条例中,并没有涵盖关于棚网或任何物料的阻燃标准……该维修工程并不需要在竹棚架上进行热工序、使用明火或易燃物品等等,而地盘内亦有提供合适的灭火设施。

结论是:

棚网发生火灾的风险相对较低。

本次大火一个多月前,香港华懋大厦就刚刚发生过一起火灾。

大火从外墙棚架燃起,并伴随强风顺着外墙扩散,很快就燃成熊熊火海。最终火灾持续了5个小时,造成4人受伤,其中1人受伤严重。

更早的旺角花环纵火案,同样由于竹制棚架和聚丙烯防护网的“助攻”,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华懋大厦火灾之后,宏福苑的业主就在群组内忧心忡忡地表达过焦虑:

加上天文台的火灾红色预警、竹质脚手架的火灾风险提示,在这次已经导致94人遇难的灾难发生前,起码曾有过3次预警。

可这一次次预警,并没能引发重视。

终于一语成谶。

作为亚洲经济起飞的先行者,遍布超高层建筑的香港,一直是现代都市的样板。无论是发展中的经验,还是暴露出的隐患,都堪为镜鉴。

尖锐的人地矛盾,让香港走上了发展超高密度、超高层住宅的路线。几可握手的高楼、密密麻麻的劏房,都是这座城市“居大不易”的见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像宏福苑一样,楼龄几十年的超高层住宅越来越多。

当房子和居住者一同变老,风险也在同步上升。

水泥铸造的森林,同样易燃易爆炸。

政府和监管机构堵上制度漏洞、加强旧楼消防改造是根本。

但生命安全往往取决于电光石火之间,每个人都需要知道在危险来临时怎样自救。

愿逝者安息、伤者平安;也愿仍在坚持的人,被平安带出黑暗。

参考文章

宏福苑五級火|街坊形容火勢蔓延速度快 有居民稱沒聽到火警鐘聲 | 香港01

香港大埔住宅楼大火延烧的一夜,澎湃新闻